丧事用语,关于丧事用语有什么说法吗

东北农村丧事辞灵主持顺口溜

  
  
  “故去亡人,你听真,由你孝男孝女前来辞灵,高搭灵棚一丈三,上面有着球幡和条幡,往这灵棚一搭目,中间罩着一口紫金棺,左边摆的是红马,右边摆的是花圈,这口棺,不一般,木匠师傅手艺好,边边缝缝勾的严,是后边矮来后边窄,前边高来前边宽,里面足有六尺六,外边足有七尺三,画匠师傅手艺巧,二十四孝画的全,左边画有那沉香来救母,还有那王祥卧冰河上钓,右边画有犀牛来望月,还有那海马朝云天,二十四孝画完毕,金童玉女在前边,金童那前引路,玉女送你老上西天。”
  
  丧sāng sàng 丧 sāng 1. 丧仪;丧事 [funeral ceremony]。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corpse]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misfortun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丧 sàng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forfeit;lose] 丧,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die]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perish]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escape]。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forget]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be discouraged]。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

丧事主持台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以及xx-x先生生前的家属,同志们,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参加xx-x先生的告别宴。xx-x老先生于2010年8月初6中午11时47分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xx-x先生(简单介绍生平)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来宾朋友,向( xx-x老先生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请节哀顺变。
  为了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xx-x先生的家属在此向所有的来宾朋友致以三鞠躬,表示感谢。
  今天xx-x先生的家属在xx-x大酒楼略备薄酒一杯,以表谢意,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请大家海涵见谅!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和帮助。
  大家!

丧事口诀怎么说

  呜呼,先考/比(男/女)讳,某公/某母某氏之灵位前跪。孝男某某,敬爵,献帛(上香敬酒之类的)。。。然后就是死者的生卒年月和一生的事件作简要的简述,一般作唱词念。各地风俗不一。

丧事吉祥话

  1、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2、我们每个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我们从地上爬起来,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把心态调整好,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重获新生吧!
  3、忘了那些不快乐的事吧!连上帝都认为伤心和烦恼是不属于你的。努力让自己走出来,你会感到今天的太阳比昨天更温暖!今天的天空比昨天更蔚蓝!
  4、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5、请记得,他的教诲和疼爱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你的脑海里还会经常浮现出他微笑的慈颜;请为了关心你的亲朋更加积极而快乐地活着,让他在天堂里为你自豪地笑眯了亲切和蔼的双眼!
  
  
  
  6、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7、恨使生活瘫痪无力,爱使它重获新顺义墓地生。恨使生活混乱不堪,爱使它变得和谐。恨使生活漆黑一片,爱使它光彩夺目。朋友,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吧!
  8、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应该祝福他。因为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
  9、开心一点吧!他这样离去也是早日能够重新再面对人生。
  10、逝者已走,在者节哀!
  
  五夜云梦三千里
  一日思亲十二时
  
  萍自在因根解脱
  莲清净为藕空心
  
  丧 葬
  本地民俗认为,人享年70岁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为寿终,称之为“喜丧”,所谓“半喜半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喜事”。旧时均用棺葬,俗称“坟葬”,丧礼甚是繁琐。
  送终
  旧时各地对送终都极重视。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儿子、儿媳、孙子、未出嫁的女儿、孙女,以及亲兄弟、亲侄儿等聚集在一起,照料护理老人,护送老人逝世,直到咽气。咽气后,全家哀哭,守尸伴灵,烧纸箔,谓之“烧落地纸”。找来年事高的单身(胆大的),替死者抹身、梳头、更衣,称为“穿衣裳”。死者身着寿衣,移至堂前灵床上,头朝门,脚朝里,覆以被单,卧于中堂。灵前置长明灯、老盆,烧香焚纸。死者衣服扔到房顶上,睡的床扔外面,被褥、席草之类在路口烧毁。视儿子个数砍几根二尺长柳棍,糊上白纸穗,侧立床头下,称为“哀棍”,糊一小幡插于大门前,称“招魂幡”,门上贴白纸,门前插白幡,以示邻里。孝子披麻戴孝,向亲友报丧。
  老知
  “老知”,即年老知事者,每村有稳定的三五个人,专门操办村中红白房山墓地喜事,多以操办白事为主。老知德高望重,无所不知,能说会道,民俗练达,可以把事情办得很完满。遇到棘手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比如丧事,丧客中吊唁时常出现争上风、争先后,经验丰富的老知就能说合,摆平。
  报丧
  丧事由时人共推的“老知”操办,拟出丧客名单,按辈份派死者的侄儿、侄孙,或族人中的晚辈等人前往报丧。将丧因、丧期、丧餐、葬期等报告给亲友,以便他们在大殓前赶来。一般以口报为主。俗语云:“爹亲有叔,娘亲有舅”,“娘亲舅大,爷亲叔大”。父死先去伯父叔父家报丧,长子去报才算恭敬。母死,先去舅父家报丧。丧家使者穿戴孝服,一般只在门外报丧讯,不进别人家门,以免带去不吉利。报丧时,态度悲痛谦恭,说话带哭音。对至亲长辈先跪下叩首,之后再报,可失声痛哭,但长辈一劝阻,就止住哭声。报后,丧客不挽留应立即离去。亲戚朋友居住分散,路程远近不一,老亲较多的,有时要用一二十人分头去报。
  报丧须上午去,其他时间不恭敬
  孝具
  孝具包括花圈、纸扎冥供、大幡、小幡、哀棍、纸钱、孝衣、鲜花等。用料首先是容易燃烧,多由死者亲属奉扎。花圈都见过,苇子扎成的圆圈上缀满纸质白花黄花。纸扎冥供又称“社火”,就是纸糊的童男童女、挽帐、楼阁、三牲(马牛羊)等祭品。死者为男,则扎纸马、纸人;为女,则扎彩轿、纸人。另扎4筒彩幡。大幡又称招魂幡,竖式,最上面是六角的6个绣球,往下是并联的6个圈,用红绿纸糊上,由葵花杆撑着。小幡看上去像上身的小褂,用白纸糊,苇子扎,底系两飘带,专由长孙挑着。哀棍用柳棍,一把粗,约1米高,上缠纸花,作为孝子手中时刻不离的信物,同时便于孝子磕头、跪拜时手拄着。成坟后,哀棍插在棺头坟上,往往就活了,日后长成柳树,称“老林树”。死者后裔对坟树十分在意,不允许动其半根枝条。
  孝衣先前是老粗布,后来是白洋布。男的孝帽,女的孝手巾,规格般大。白鞋穿三年。现在都改穿白色平底运动鞋。
  守灵
  守灵又称护灵,是晚辈向长辈尽孝的一种方式,是传统丧俗之一。守灵分守护灵床和守护灵柩两个阶段。死者咽气后,先进行初殓,将尸体移放到灵床上,守灵便正式开始。大殓后,死者被抬入棺材,开始守护灵柩。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昼夜不离。守灵人面带悲哀之情,气氛庄重肃穆。吊唁开始后,吊唁人来往不断,遇到大哭的,守灵人也随声哭泣,以示悲悼。举行出殡仪式后,守灵才算结束。
  成殓
  成殓又叫入殓,由老知安排专人进行。棺进屋,老知用口袋装红高粱,不扎口,斜靠在棺木后头。(等出棺抬起时,口袋自然倒地,高粱流出,流的越远越好)。棺木放置屋正中,将死者殓入棺木。入棺前,知近的亲友看最后一眼,现在火葬前也看最后一眼,向遗体告别。
  入殓时,死者背垫铜钱,口含铜钱,手拿饼子,脸蒙一纸。棺头点长明灯,置一小罐,插筷一双,谓之“密封罐”。地上放一土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在盆底钻几个眼,谓之“老盆”,以备亲属吊唁烧纸之用。宿县地区有的请僧、尼、道士念经、做斋、取法、取水,超度亡魂。
  哀乐
  白事情奏哀乐,像“快前场”,吹《秦雪梅吊孝》、《诸葛亮吊孝》等哀曲,唱大戏过关牌也用它。
  吊唁
  吊唁俗称烧纸。淮北吊唁仪式,程序繁琐,内容丰富,可谓葬礼之高潮。前来吊孝(吊丧),奠仪(俗称“烧纸”)有锡箔、幛子、挽联、供菜等,另外还有现金,数目不定。一般亲友,只上礼,不上垫,不进棺屋,不下地。知近亲戚,除上礼,还上垫,在灵堂上行三叩九拜之礼。由孝子跪迎,跪送。跪棚有男有女。若来者为女眷,则由死者儿媳或女儿至孝堂跪迎。
  客到先上礼薄,发孝衣孝帽,一样的亲戚到齐了,进行吊唁、烧纸。开始时,主事老知喊:“客到——”,“棚下齐不?——”就是棚下跪棚(亦即陪吊)的准备好了没有。棚下老知拖着长腔,答:“——齐!”于是主事老知喊:“请客烧纸——”。吊唁的亲友来至棚下,依序站成一排(人多站两排),由跪棚的陪同,哭,行三揖三跪礼。孝子帘里叩谢。之后在老知“请——请——请——”的三喊声中,止哭,进棺屋瞻仰死者遗容,并看望孝子,说些客套话,如咋病的,咋走的,并劝孝子“节哀”云云。进棺屋的路线是右进左出。客去时,跪棚的与男客握手跪谢。
  烧纸次序很有讲究。女死由其娘家人先烧。鼓乐、纸物、翻棺礼都由女儿出钱。
  送汤
  三日(内)晚,两人抬土罐,内装面汤,带上端菜托盘,家人随之,哭入附近神庙,或村外十字路口,俗称“送汤”。祷告后,打碎土罐,举家痛哭,尽哀始还。又说知近亲戚来了不走,晚上做一大盆面汤,由两人抬着,围庙转三圈,唢呐在前吹,孝子用木勺舀着在后浇,谓之丢汤。这时亲友排号烧纸,唢呐奏哀乐。
  墓地
  墓地大多事前由堪舆先生选定。死者断气,丧事一明,老知即安排人在墓地为死者挖墓穴,称为“打坑”。坑的位置有的是风水先生看好的,有的是遵死者的遗嘱,还有的是孝子的心意。坑长、宽、深都有一定规矩,方向也颇有讲究。
  殡葬
  出殡前,行“家奠礼”,俗称“辞灵”。打开棺盖,全家与至亲围棺一睹死者遗容,娘家侄三斧头封棺,口中念叨:“俺姑,躲扣!” 后封棺出殡。亲人依次跪拜祭奠后,亲人哭灵,拆除灵堂,用发面水浇灌柱子眼,意思是后辈能发。
  棺起身,老知迅速跺倒办酒席的泥灶,意思是丧事不能接着下去。长孙持招魂幡引路,孝子摔碎“老盆”,持哀棍,躬身前行。领棺下地。家属亲友持纸人、纸马、幡幛等随后。沿途烧化纸钱,多伴有唢呐奏哀乐。至墓地,长子在棺前绕墓穴左右各转三圈,后引棺入穴。棺材前上方用瓦片压一张弓,以抵挡坏人狩猎。夫妻合葬时,中间搭一平板,叫“过桥板”,芦苇大席拆边盖于棺上。族人或亲友堆土成坟,焚烧社火。哀棍、白幡插于坟上。葬毕,宴谢亲朋。次日,孝子到送礼各家叩头“谢孝”。
  路途中和棺木入坑前,一般地近亲戚再烧两回纸。地上铺个大席,跪棚的陪同,孝子拄哀棍跪于棺前,老知依亲戚远近喊:“请客烧纸——”,为表客气,又喊:“请远客先烧!”客表客气,谦虚答:“远近都是客!”烧纸仪式与吊唁时同,但节奏明显加快。
  入葬时,杠具上有孔眼,有铁毂,可拆装。棺底四角有铁环,棺材在悬梁、绳索的配合下徐徐滑至坑底。棺木入地,孝子解麻摘白。
  有的大户人家或子女少的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去世,为烘托气氛,花钱从唢呐班里找人替哭。替哭者披麻带孝,俨然孝子,在整个丧仪中哀哭,十分悲痛。
  圆坟
  葬后第三日,家人同往墓地,添土筑墓,并焚烧纸箔,围坟跪哭,谓之“圆坟”。
  守孝
  老人死后,儿女要穿孝三年。百日之内,孝子见亲友不分长晚辈均叩头,以示行孝。孝期内有三忌:百日内不剃头、不喝酒、不打牌,三年元宵节不蒸灯,三年春节不贴红对联(当年不贴,第二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黄对联)。
  立碑
  老社会,立碑成风。社会上有影响的官宦和名人自不必说,家道殷实的富户也尽力立个大碑,以彰显富贵,光宗耀祖。碑材多为青石制成,高2米,宽1米,厚约20厘米。大户之家有用汉白玉立碑的。特别是唐朝,石碑高大,碑文巨细,死者生平、业绩一一叙说,中间几个大字:“×××之墓”。后面是立碑人的排名。立碑多在死者过世第三年的清明节进行,并举行一定规模的立碑仪式,有客行礼,有酒宴。
  祭墓
  祭墓,又称扫墓,即亲友通过在墓前祭奠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每到清明节、中元节(民间称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送衣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以及死亡后周年,后人和至亲便携纸来至墓前,摆上供品,倒酒,作揖、磕头,焚烧,边烧纸边轻轻呼唤:“××拿(拾)钱啦”,表示孝意。后给坟墓培土,整修墓道。
  新葬
  建国后,演化成新旧混合的丧葬仪式,既送花圈,又扎纸人纸马;臂缠黑纱,又带白布孝帽,现金吊礼取代了“箔块”。人死后,发讣告。
  建国初期,民间仍沿袭过去丧葬习俗。20世纪60年代后,人民政府废除旧葬,各种殡葬活动基本禁绝。民间虽仍土葬,但须深埋。现时,农村通行新旧结合葬礼,对旧丧礼进行简化,出现“先火”、“后土”的双重葬仪,“亡灵”和活人争夺土地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随着殡葬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城市丧葬习俗变化很大。工作人员去世,由其所在单位张贴讣告,尸体放在殡仪馆,定日召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会场正中悬挂死者遗像。死者亲友佩带黑纱(按死者性别男左女右戴在手臂上),子女黑纱上绣白色“孝”字,参加追悼会者,胸前挂白花。亲友多送花圈、挽幛,亦有送丧礼者。追悼会多由单位负责人致悼词,对死者一生给予评价,然后家人致答词。会后,遗体火化,骨灰多存放于殡仪馆,有的埋入公墓。整个丧礼简朴、肃穆。城镇,火葬已成习惯。祭扫仪式也有新的改革,先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如系坟墓,在行鞠躬礼或祭奠默哀后,打扫坟墓周围的环境卫生。寄放在殡仪馆的,先献上精制的微型花圈和塑料花束。然后,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寄托哀思。有的还在网上祭奠。
  近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迷信做法死灰复燃,有的请和尚、道士设灵台做道场,超度亡灵。有的用纸扎糊祭灵物品,如纸马纸牛、纸彩电、纸冰箱、纸洗衣机、纸空调器、纸轿车等,名目繁多。无论城市、农村,均出现铺张势头,攀比、讲排场之风日盛。有的丧家不惜重金大办酒席,大修墓地,送葬队伍浩大。礼金也水涨船高,几十,上百,甚至几百元不等。此种陋俗已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政府的关注。
  
  乐识送葬路上吉言语
  
  说吉利

丧事安慰语 短的

  1、人生总归是要应对一死的,只要咱们好好活着,他的在天之灵也好受些,悲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就应行吧!节哀顺变!
  2、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常活我心中。
  3、忘了那些不欢乐的事吧!连上帝都认为悲痛和烦恼是不属于你的。努力让自我走出来,你会感到今日的太阳比昨日更温暖!今日的天空比昨日更蔚蓝!
  4、去的已经去了,但他必须不期望咱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必须期望咱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就应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咱们祝福的!
  5、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6、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7、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我们已经长大,亲人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要应对这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期望你坚强起来。
  8、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我的任务,我们应当祝福他。因为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
  9、最疼我的外公,当初连你最终一面也没能见着,是我今生的一大遗憾!可是你会永远在我心里,所有我爱的人,都永远地放在了心上!愿你在那边一切都好!
  10、节哀顺变,我们此刻应当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11、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是有自然规划的,人年轻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也许你爷爷很爱你,所以你才会很悲痛,可是更加你爷爷不期望你这么悲痛,振作起来吧你的亲人去世了,不好太悲哀难过,在天国,他不会钟爱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发奋吧,为了你的亲人。
  12、人死不能复生,别那么难过,应当用你的表现来安慰他在天之灵,虽然他离开了,可是我们活着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13、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必须不期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14、大家都不要悲痛了,人生总归是要应对一死的,只要我们好好活着,他的在天之灵也好受些,悲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应当行吧!节哀顺变!
  15、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必须不期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参加葬礼应注意的礼
  受邀参加“红白喜事”时把握礼仪分寸都很重要,但两者专不同的是,参加属婚礼时,一般的小疏忽大多都会被喜庆的气氛冲淡,而葬礼本身的凝重感和沉痛氛围,要求人们言行格外谨慎,如果细节上稍有不注意就可能给亡者家属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千万不敢有所懈怠。
  那么出席葬礼究竟怎样做才最得体?一句话:慎言慎行。以下这几点规矩您可要谨记: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时,男女均应穿黑、蓝等深色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抹口红,不戴鲜艳的围巾,尽量避免佩戴饰物,如需要可考虑白珍珠或素色饰品,避免佩戴黄金;关怀及安慰对于亡者的亲属很必要,一些过当的举动例如嚎啕大哭应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语一般可以说,“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请节哀顺便。”“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请保重身体。”丧事时忌讳使用“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会场是肃穆的,吊唁者言辞应收敛,高谈阔论、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2)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生者幸福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安慰,为了老人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3)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规宿,不必太伤心。 4) 当现实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学会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 5)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6) 节哀顺变,我们现在应该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丧事接亲朋好友用语

  接奔丧亲朋好友
  
  感谢在祖父病逝期间,朋友们的关心和关怀。让我在悲痛之余,感受到了来自朋友们的温暖和慰籍。在此深表感谢,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快乐!

本网站内容归北京实盛原公墓网所有,当前页面地址 http://www.shishengyuan.cn/cjwt/28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高人气墓地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