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文化现代女性随葬品

唐朝民间女姓陪葬品有哪些物品

  宁夏吴忠市唐墓群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发现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唐代墓葬群。由于将进行市政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墓葬群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对9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清理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除了大量陶器、铜器外,还发现了北方陪葬品中极为罕见的漆器陪葬品,出土了陶砚、古币、古篦、铁剪、泥塑镇墓武士以及一组五件拇指大小的精美玉器等文物。
  
  据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介绍,全部唐代妇女化妆用品均出土于一座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中型墓葬,属墓主人的陪葬物品,同时出土的还有表明墓主人身份级别的“唐三彩”小型残片。这套化妆用品包括漆器化妆粉盒、铜镜、骨簪、骨梳。除骨梳、漆器化妆盒受到自然侵蚀外,其它文物基本完好无损。在漆器化妆粉盒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色粉末,其色泽洁白,质感滑润细腻。经初步鉴定,应是唐代妇女所用的一种化妆品。
  搜一下:唐朝民间女姓陪葬品有哪些物品

现代汉族死了用什么陪葬

  现代人的陪葬品不能说是奇葩,只能说人们想让逝去的人在下面向在家里一样生存。所以手机,死者生前用的东西都会让死者带走。还会给死者陪葬一些彩电,冰箱,洗衣机,小汽车等等模型。甚至有些还会给死者准备城市户口本,医疗证,工作证等等。
  当人死后,虽然都相信人死如灯灭,但是同时也因为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不想让他有可能在下面吃亏。所以很多所谓的奇葩的陪葬品就出来了。有很多人会给死者外侨公墓陪葬摇钱树,因为他们认为摇钱树有用不完的钱,聚宝盆有使不完的东西,要什么有什么,对于死者来说是最好的物品。
  在现代,现在陪葬的东西也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彩电、冰箱、电脑、小汽车等。有的还为死者准备了城市户口本、医疗证、工作证,让死者在另一世界里农转非、工转干,享受相应待遇。
  有的人还会想的更加的周到一点,会放些死者平时的生活用品,比如刮胡刀之类的。同时可以放点家属与之交流的东西:照片等。至于衣服,若骨灰没了,衣服相当于棺椁。
  有的人认为死者生前很喜欢的东西都要让死者拿走,有些小件的直接放在死者的身边,而有些东西太多不能放的能烧的就给死者烧去,让死者带走。就比如说手机,就是因为死者喜欢所以让他带在身边,但是却没有想到有盗墓贼居然会干这种事情。
  异龙花都

荆州博物馆女尸来历

  2009年4月27日,在荆州区九阳工业园雄楚大道东侧鲁家山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葬,墓葬内保存有一具古尸。从随葬的方形梵书来看,墓主生前可能为女居士。
  鲁家山古墓为土坑竖穴单棺墓,墓坑长264、宽116、残深80厘米,单棺长192、宽64、高88厘米。
  墓主为女性,身高约140厘米,从牙齿等推测她的年龄为60岁左右。古尸保存状况良好,头发、指甲尚存,皮肤完整,局部肌肉还有弹性。古尸仰身直肢躺在木棺中,双眼紧闭,嘴巴微张,露出残存的门牙,面容安详。
  头下枕着菱角形的枕头,身上盖着凹形的长条窄被,身下是一条布毯,毯下铺裹尸布,之下铺数层草纸分隔裹尸布和垫在棺底的生石灰。
  古尸身上的衣饰丰富且保存完好。头上戴着丝巾,巾上有朱砂印记。四层上衣自里到外依次为单褂一件、棉袄两件和罩衣一件,罩衣外用两穗双股绳系腰,单褂外用一束六十三根棉线系腰。
  罩衣下面右胸处有一个小口袋,罩衣为中间开扣,其余的为右侧开扣,罩衣与外层棉袄下端有三处用细线缝合固定。下身仅穿一条宽大的棉裤。双脚各缠一块裹脚布,穿尖头绣花黑布鞋。
  扩展资料
  该墓还出土多件精美绝的随葬品。计玉簪1件(插在发上)、翡翠镯2件(左右手腕各1件)、握手2件(双手各执1件)、佛珠1串(置于右手处)、绢1块(置于右手处)、陶箅1件(覆置于脚端)、“梵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方巾1块(置于长条窄被上面胸口处。
  上面朱砂书写有汉字和梵文两种文字,汉字为“梵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为大藏经密宗部中的一种,该方巾可能是“陀罗尼经被”的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荆州博物馆官网-游客-展览-《荆州鲁家山古墓出土女尸专题展》
  是的!
  一般情况下荆州博物馆女尸单指鲁家山古墓女尸
  1、鲁家山古墓女尸
  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城西门外附近鲁家山(东与张家山墓地毗邻)。2009年出土。为一小型土坑竖穴单棺墓,墓内有一具木棺,该墓坑口长2.64米,宽1.16米;棺长1.94米,宽0.74米。棺内现有保存较好的女性干尸1具,身盖凹形窄被,头下枕菱角形枕,头上裹着有朱砂印迹的头巾,足蹬两根圆筒形木碳条。死者身着上衣4件、棉裤1条,脚缠裹脚布、穿尖头布鞋。上衣由外至里依次为罩衣1件、棉袄2件、单褂1件。罩衣与外层棉袄下端有三处用细线缝合固定,罩衣下端右侧有一小布袋。被子之上置一方白色麻布制作的梵书,在其上部以朱砂自右向左横书“梵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15个繁体汉字,其下梵文为纵向书写。裹尸布下有布毯1条,毯下铺纸,棺底垫有一层生石灰。墓主头饰玉簪;双手各执1握手,左、右手腕上各带1只翡翠玉镯,右手处放手绢1条、佛珠1串(其中有一颗为玛瑙),足端置1件泥质灰陶箅。根据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和随葬品,初步判断该墓年代属明清时期。从随葬的梵书、佛珠来看,墓主生前似应为礼佛的俗家信女,去世时63岁。据说干尸安放在原西汉古尸水晶玻璃棺中展出。
  2、松滋明代母子合葬墓
  位于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车阳河。2010年发掘出土。墓长约2米,宽约3米,深约2.5米,为湖北发现的首座母子合葬墓。其中西部棺盖被揭开,人骨架被取出,东部木棺保存较好,里面有保存完好的古尸,还有保存较好的丝织物。该墓为明代万历年大宁教谕张吉言(相当于今县教育局长)与母亲傅氏(1515-1605年,为明洪武年左丞相傅瓛后裔)的合葬墓。墓中不见随葬品,仅出土了二三十件纺织物,其中包括张吉言戴的礼帽,穿的衣服(6层)、绸鞋、裙子,盖的夹被等,材质以棉为主,还有一些丝织品。因明盛行薄葬制度,故墓中不见随葬品不足为怪,但并不排除墓主人廉洁自律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墓主人除头、躯干、左臂保存尚可外,其余部分均已骨肉分离,只能称为“人体骨架”。荆州博物馆计划把张吉言的骨架制成标本供人类学和病理学家研究。今荆州博物馆有《松滋陈店明墓室内文物清理展示》,展厅面积160平方米,展品数量64件(套)。
  3、谢家桥墓地
  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清河村,属秦汉时期郢城周边古墓群的一部分。2007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为“谢家桥一号墓”。为一中型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向朝北,椁分5室,东、南、西、北四个边室(出土竹简遣策称之为“便椁”)较狭小,中央棺室较宽大。4个边室均有通往棺室的门及象征性望窗。整座墓葬保存完好。出土了800多件(套)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珍贵文物。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竹器、骨器、丝织品等几大类,按用途可分为容器、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丧葬用器等。其中一件漆盛(汉代流行的一种盛食器皿)的器盖和器身大小相同,分开可作两件盂使用。漆盛的口沿用金属镶边,其工艺称为“扣器”。据出土竹牍《告地书》的记载,谢家桥一号墓的下葬年代为“五年十一月癸卯朔庚午”。据考证,为西汉吕后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前184年12月26日),墓主为女性,名“恚”,姓氏不详。据出土竹简记载,恚有四个儿子:昌(爵位为五大夫)、贞(爵位为大夫)、竖(爵位为大夫)、乙(爵位为不更)。
  4、石首女古尸
  2002年在石首市东升镇凤山村发掘出土。出土明代完整古尸一具、精美丝绸衣物17件、棉布衣物18北京陵园新闻件、麻织物1件、竹笄2件、纸质物2件。其中女干尸身长1.58米,其头发、五官、牙齿清晰可见,肌肉呈现蜡状且坚硬干枯,保存完好。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