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清代官员随葬品

清代中晚期的官员墓葬有随葬品多吗

  不一而论,根据之前对清朝中晚期墓葬发掘来看三品以上官员陪葬品一般数量多一些且价值较高,五品以下官员陪葬品一般数量较少一些。
  因为阶级的出现,剩余产品的分配集中在部落首领中。现象是: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当时已经不是平均分配劳动所得的。

清朝九品官死后的陪葬品有些什么

  在清朝官员六十致仕后除皇帝特旨恩赏外朝廷不再负担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官员朝廷就不再发放俸禄来。除皇帝恩宠阁老大臣去世后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陪葬外其他官员并没有具体的陪葬品。所以出现有的一品、二品大员墓葬只有陶罐、书籍,而有的六品、七品官员墓葬却有金银珠宝、翡翠珍珠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是官员家境贫富、自身节俭奢华、爱好决定的,没有具体的陪葬规格的。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陪葬与殉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等待活人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
  在清朝官员六十致仕后除皇帝特旨恩赏外朝廷不再负担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官员朝廷就不再发放俸禄来。除皇帝恩宠阁老大臣去世后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陪葬外其他官员并没有具体的陪葬品。所以出现有的一品、二品大员墓葬只有陶罐、书籍,而有的六品、七品官员墓葬却有金银珠宝、翡翠珍珠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是官员家境贫富、自身节俭奢华、爱好决定的,没有具体的陪葬规格的。
  1. 在清朝官员六十致仕后除皇帝特旨恩赏外朝廷不再负担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官员朝廷就不再发放俸禄来。除皇帝恩宠阁老大臣去世后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陪葬外其他官员并没有具体的陪葬品。所以出现有的一品、二品大员墓葬只有陶罐、书籍,而有的六品、七品官员墓葬却有金银珠宝、翡翠珍珠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是官员家境贫富、自身节俭奢华、爱好决定的,没有具体的陪葬规格的。
  在清朝官员六十致仕后除皇帝特旨恩赏外朝廷不再负担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官员朝廷就不再发放俸禄来。除皇帝恩宠阁老大臣去世后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陪葬外其他官员并没有具体的陪葬品。所以出现有的一品、二品大员墓葬只有陶罐、书籍,而有的六品、七品官员墓葬却有金银珠宝、翡翠珍珠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是官员家境贫富、自身节俭奢华、爱好决定的,没有具体的陪葬规格的。

清朝五品官都陪葬什么

  1、五品官大约是现在的“副局级,正局级,副司级,正司级,副部级,副厅级,正厅级,副省级,副师级,正师级,副军级”之间的官。
  2、五品官墓陪葬品价值300万元,如是五品官夫妻墓陪葬品价值:500万元!古代有厚葬的习俗,官越大价值越高,也可以叫做古墓“宝藏",据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的墓葬。在南方省发现一座清康熙年间的五品官夫妻合葬墓,该官为官有功,妻子得到朝庭封赏为诰命夫。因施工该墓葬被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35件,另有两块A货和田翡翠石枕头,这座墓陪葬品共价值超3000万元。古时候墓葬,是有用玉石,用翡翠来做枕头,有加工好的玉枕,也有将整块玉石来做玉枕。发掘发现有用玉石来做枕头的,五品官员以上才有!古时候下葬习俗:“头垫玉枕,脚踏莲花"之说。意思是:“有玉枕吉祥如意,莲花是宝座,死后吉祥如意,有莲花宝座可成为仙人"。莲花是用黄金来代替,有金条,金砖。比如:放八块金砖在死者脚底下,就是八仙过海之意"。中国的墓葬文化神秘又神化,又是留给后人一批财富。
  
  [péi zàng]
  陪葬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陪葬与殉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等待活人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
  
  [xùn zàng]
  殉葬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殉葬与陪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某种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有自愿或强迫两种形式。古代,殉葬制度时废时启,这与各时代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注重人道的人不会如此。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
  你可能对此存在一个误区,在清朝官员六十致仕后除皇帝特旨恩赏外朝廷不再负担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官员朝廷就不再发放俸禄来。除皇帝恩宠阁老大臣去世后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陪葬外其他官员并没有具体的陪葬品。所以出现有的长青园骨灰林一品、二品大员墓葬只有陶罐、书籍,而有的六品、七品官员墓葬却有金银珠宝、翡翠珍珠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是官员家境贫富、自身节俭奢华、爱好决定的,没有具体的陪葬规格的。
  1、五品官大约是现在的“副局级,正局级,副司级,正司级,副部级,副厅级,正厅级,副省级,副师级,正师级,副军级”之间的官。
  2、五品官墓陪葬品价值300万元,如是五品官夫妻墓陪葬品价值:500万元!古代有厚葬的习俗,官越大价值越高,也可以叫做古墓“宝藏",据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的墓葬。在南方省发现一座清康熙年间的五品官夫妻合葬墓,该官为官有功,妻子得到朝庭封赏为诰命夫。因施工该墓葬被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35件,另有两块A货和田翡翠石枕头,这座墓陪葬品共价值超3000万元。古时候墓葬,是有用玉石,用翡翠来做枕头,有加工好的玉枕,也有将整块玉石来做玉枕。发掘发现有用玉石来做枕头的,五品官员以上才有!古时候下葬习俗:“头垫玉枕,脚踏莲花"之说。意思是:“有玉枕吉祥如意,莲花是宝座,死后吉祥如意,有莲花宝座可成为仙人"。莲花是用黄金来代替,有金条,金砖。比如:放八块金砖在死者脚底下,就是八仙过海之意"。中国的墓葬文化神秘又神化,又是留给后人一批财富。

清朝古墓有陪葬品吗

  清朝古墓有陪葬品。
  一般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的都会有陪葬品,可能是一些生活用具,死者生前喜爱的食物,衣饰等等,大户人家就可能丰厚点了,若是生前做官的还会有一些代表身份的印章,配饰之类的,身份越高陪葬品质量相应的就越高。
  扩展资料
  陪葬品可能包括面包、水果,一桶一桶的啤酒、一缸一缸的葡萄酒、香油和珍贵的油膏,还有头枕、木箱,和衣服、化妆品、令牌、武器、工具和放衣物、首饰的柜子。为了预防万一,除了这些实物之外金山陵园,还有这些东西的模型。
  献祭桌与器皿模型 ( 木,灰泥 ),在一般墓室里经常可看到这类摆满祭品的模型供桌,主要是担心来世受到物质缺乏之苦。这张低矮的四脚桌上有两组是佩成对的容器,瘦高的瓶子里装的是水,而其它的内姆塞特罐子除了装水,还可用来保存油、啤酒甚至奶水。
  人死后,不管男女,经常选择镜子作为陪葬品,放置在死者的脸旁、胸前或木乃伊绷带中,可见得镜子不只是日常用品,还具有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陪葬品
  搜狗百科-陪葬
  有,
  一般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的都会有陪葬品,可能是一些生活用具,死者生前喜爱的食物,衣饰等等,大户人家就可能丰厚点了,若是生前做官的还会有一些代表身份的印章,配饰之类的,身份越高陪葬品质量相应的就越高了
  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墓葬啊,有个清代官员墓的报道,你参考吧!
  
  2007年12月末,去年冬天里很普通的一天。随着开矿的爆炸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眼看着自己家的祖坟就在矿区的边缘,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罗姓村民坐不住了,急忙自己动手进行迁坟。随着锄头、铁锨等工具的落下,几个陶罐、几枚玛瑙、几颗珠子等陪葬品进入了群众的眼中。“宝贝啊”,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些罗姓村民开始找起了自己祖先的“宝贝”来……
  经过反复斟酌和思量,2008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渭河寨几位罗姓村民代表把这些坛坛罐罐送到了市博物馆胡庆生馆长的手中。经过初步鉴定,村民送上的陪葬品中有2个清代石青青花瓷、2个药罐型坟坛、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1块道光年间墙砖。
  村民送来的出土文物让胡庆生眼前一亮,这些出土的文清颐园公墓物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年代坐标和参照物,按照该墓墓志铭上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这些文物的大概时间,进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墙砖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瓷器是什么质地的……,以后再发现类似的文物就可以给它进行年代界定,一个个不会说话的文物就是当时社会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
  随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跟随前来送文物的村民赶往了文物出土地——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以期获得更大的发现。
  从罗姓村民和墓志铭内容了解到,墓主人罗超珍在清朝中期官至骑都尉登仕郎(从八品),也是渭河寨的始建者,卒于清道光初年。在罗超珍和他的后继者努力营建下,渭河寨成为不同于客家围屋、铺门庄园等建筑的另一种民居样式,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寨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城市,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街道巷陌纵横交错如同棋盘格子。
  让人惊奇的是,渭河寨出现了一尊用来祭祀崇拜的石狗,石狗面目狰狞不怒而威,生动逼真、线条优美,胸前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为我市境内首次发现。据了解,石狗崇拜在如今广东雷州潮州广西上思等地还有存在(以雷州一带为多),之前我市还从未发现过。
  据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石狗造型奇拙古怪,有具象类、抽象类、人格化类,又有文相武相之别,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究竟是仁义信都铺门一带自古以来的风俗还是后来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值得仔细研究。
  在村民找到的出土陪葬品中,青花瓷、坟坛、帽顶饰、帽额饰、墙砖等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胡庆生馆长告诉记者,这两件清代石青青花瓷色胎没有釉,外面青花是笔点画,用的料是国内石青青花料,底部有鸡心。青花瓷和药罐型坟坛在坟墓中是配合使用的,用来作乘谷子的容器,也就是人死后的“粮食仓库祥鹤园公墓”。以往发现的清代墙砖比较薄一些,而且都打磨过,但这次墓中发现的砖却比较厚也没有任何打磨过的痕迹,究竟是人为所造成的还是清代不同时期墙砖规格就不一样,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为我市首次发现。顶子是做官的代名词,清代官帽顶上装有铜、珊瑚、宝石制成的顶饰,分别代表不同的官阶,民间俗称顶子,谁取得了功名,便说谁有了顶子。顶饰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雕刻花纹,官员的品级不同,其上顶珠的颜色和材料也不同。至于为什么一个墓穴中有3个帽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依然是个谜。
  一般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的都会有陪葬品,可能是一些生活用具,死者生前喜爱的食物,衣饰等等,大户人家就可能丰厚点了,若是生前做官的还会有一些代表身份的印章,配饰之类的,身份越高陪葬品质量相应的就越高了

清朝官员品级及死后埋葬规格

  1. 品级:
  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
  2. 埋葬:
  朝官员死后的殉葬品一般是金银器、高档瓷器、珠宝、玉器、漆器之类。
  清代官帽与历代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官帽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怀柔凤凰山陵园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玉带玉佩具。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余同一品。三品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2。四品四梁,金带,佩药玉(即玻璃),余同三品。五品三梁,银带钑(音sà飒)花(即银质饰有凸纹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御史服獬豸(神羊)。八、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清朝官员帽顶镶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东珠),但珍珠数量有严格区别,即官衔愈高,珍珠数量愈多,但最多不超过9颗,具体规定:亲王朝冠饰东珠9颗,郡王朝冠饰东珠8颗,贝勒朝冠饰东珠7颗,贝子朝冠饰东珠6颗,镇国公朝冠饰东珠5颗,辅国公朝冠饰东珠4颗,侯朝冠饰东珠3颗,伯朝冠饰东珠2颗,子朝冠饰东珠1颗,其余非高官厚禄的没有资格使用东珠。 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后来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顶珠之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则用鹖羽制作。
  【顶戴】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通常皇帝可赏给无官的人某品顶戴,亦可对次一等的官赏加较高级的顶戴。例如总督为从一品官,赏加头品顶戴,即等于按正一品待遇。戴亦作带。

清朝陪葬品有什么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丝所制、镶珠宝之锦褥一层,厚约七寸。褥上覆绣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好,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十八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经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旁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一百零八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等宝物共大小二百件。后身左旁置玉藕一支,上有荷叶、莲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件,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其中光是慈禧太后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就达二百二十万两,而其他物件如珠冠上之大珠则造价更加昂贵……这还不是全部。可以想见,这么多宝物加在一起,或者说,有人要是知道这地下埋有这么多宝贝而又想偷盗时,会是如何的心惊肉跳不已!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
  
  这是慈禧的,百度得来!!!!!!
  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墓葬啊,有个清代官员墓的报道,你参考吧!
  
  2007年12月末,去年冬天里很普通的一天。随着开矿的爆炸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眼看着自己家的祖坟就在矿区的边缘,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罗姓村民坐不住了,急忙自己动手进行迁坟。随着锄头、铁锨等工具的落下,几个陶罐、几枚玛瑙、几颗珠子等陪葬品进入了群众的眼中。“宝贝啊”,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些罗姓村民开始找起了自己祖先的“宝贝”来……
  经过反复斟酌和思量,2008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渭河寨几位罗姓村民代表把这些坛坛罐罐送到了市博物馆胡庆生馆长的手中。经过初步鉴定,村民送上的陪葬品中有2个清代石青青花瓷、2个药罐型坟坛、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1块道光年间墙砖。
  村民送来的出土文物让胡庆生眼前一亮,这些出土的文物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年代坐标和参照物,按照该墓墓志铭上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这些文物的大概时间,进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墙砖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瓷器是什么质地的……,以后再发现类似的文物就可以给它进行年代界定,一个个不会说话的文物就是当时社会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
  随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跟随前来送文物的村民赶往了文物出土地——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以期获得更大的发现。
  从罗姓村民和墓志铭内容了解到,墓主人罗超珍在清朝中期官至骑都尉登仕郎(从八品),也是渭河寨的始建者,卒于清道光初年。在罗超珍和他的后继者努力营建下,渭河寨成为不同于客家围屋、铺门庄园等建筑的另一种民居样式,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寨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城市,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街道巷陌纵横交错如同棋盘格子。
  让人惊奇的是,渭河寨出现了一尊用来祭祀崇拜的石狗,石狗面目狰狞不怒而威,生动逼真、线条优美,胸前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为我市境内首次发现。据了解,石狗崇拜在如今广东雷州潮州广西上思等地还有存在(以雷州一带为多),之前我市还从未发现过。
  据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石狗造型奇拙古怪,有具象类、抽象类、人格化类,又有文相武相之别,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究竟是仁义信都铺门一带自古以来的风俗还是后来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值得仔细研究。
  在村民找到的出土陪葬品中,青花瓷、坟坛、帽顶饰、帽额饰、墙砖等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胡庆生馆长告诉记者,这两件清代石青青花瓷色胎没有釉,外面青花是笔点画,用的料是国内石青青花料,底部有鸡心。青花瓷和药罐型坟坛在坟墓中是配合使用的,用来作乘谷子的容器,也就是人死后的“粮食仓库”。以往发现的清代墙砖比较薄一些,而且都打磨过,但这次墓中发现的砖却比较厚也没有任何打磨过的痕迹,究竟是人为所造成的还是清代不同时期墙砖规格就不一样,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为我市首次发现。顶子是做官的代名词,清代官帽顶上装有铜、珊瑚、宝石制成的顶饰,分别代表不同的官阶,民间俗称顶子,谁取得了功名,便说谁有了顶子。顶饰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雕刻花纹,官员的品级不同,其上顶珠的颜色和材料也不同。至于为什么一个墓穴中有3个帽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依然是个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