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文化清朝女尸随葬品

安徽出土清朝棺木,揭开棺木奇香扑鼻,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香妃”

  安徽出土的清朝棺木奇香扑鼻,其中墓主身份为女性,但不是传说中的香妃。身上也没有香囊,之所以有那么神奇的香味,是因为女尸身底下铺垫了大量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不仅防腐杀菌,还会释放出极具芳香的气息。
  其一、墓主身份。
  2001年3月23日上午八点在砀山县城关西部一片土地中正在施工,随后挖掘机驾驶员老程对身边的工友惊呼:“我好像挖到大棺材了!”这些工友都纷纷扔掉手中的活儿,前去围观。但是由于当时的人对于这类事情知识比较浅薄,把棺材直接出土了,随后又把棺盖打开。才发现棺内躺着一个古代女子,最重要的是有一股浓郁的香味从棺材中透露出来。随后经过考古专家们不断地研究,把墓主人定为清康熙晚期的一位高官夫人。因为从古墓出土的葬具都为上等木料,再加上随葬的首饰器具,包括身着龙凤图案的衣服,就判断该女性生前是上层社会的人,而且还受过皇家封赏。
  其二、为何不对墓主身份记载。
  上面说了此墓女主身份不是皇宫之人,但是可以推断出是一品诰命夫人。至于为什么没有记载身份,可以理解为她离开家乡很多年,只是死后尸体运回来葬在此处,当地县志什么的就没有记录身份。再说下女尸身上的伤口,其实后来考古学家判断不是生前所伤,很有可能是施工队出土时所造成的的。
  所以此墓女主和乾隆无关,第一香味是因为棺木药材,第二随葬的物品钱财为康熙年间,就这两点就说明香妃的说法为谣传!有兴趣小伙伴可以翻看《走近科学》这档节目,其中有一期专门讲解此事。
  “酣睡”两百多年仍如刚入土一般,衣着华丽、葬式不凡、颈部有两处致命剑伤,且有三种身世传说说起汉代马王堆女龙泉公墓尸,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如果要说安徽砀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尸,可能很少有人了解。
  当时考古专家的确这样说过,但后来又研究说这种香味可能是保证尸身不腐的香料。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有人说棺材内的奇香是为了保持尸身不腐的化学香料,并非是尸身自带香气,人死灯灭,没有了生命体征怎么可能还会散发香气呢?也有人认为墓室主人体质异常,散发香气实乃正常之事!
  经过考古学家对随葬品的研究,推测这位女子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香妃”!清朝的妃子很少有人可以有如此厚葬待遇,此人生前定是备受宠爱!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尸身出土时保护不善,尸身很快变腐、面目全非,这对于墓室主人的身份验证加大了难度。
  有这种说法,但是也有专家指出揭开棺木之所以奇香扑鼻,很有可能因为是这股奇香是为了保护尸体不腐才有的。

清朝随葬品

  是皇帝的吗?现在外棺上写一些经文,在外棺四个角上用龙山石固定棺木,再在内棺底部先铺上席子,再铺上几床被子,将皇帝(皇后)的皇冠放在一个小匣内,放在尸体旁边,让尸体穿上他们生前穿的四季衣服,在上面铺上几层被子(一定要有一层被子叫做金丝珍珠绣陀罗经被,并且上面这些被子都要覆盖住脸),再在棺椁其他地方放上所葬品就好了(各朝各代陪葬品不一样)
  问的这么清楚?你想盗墓啊

竹山县发现一清代女尸 保存完好皮肤仍有弹性具体怎么回事

  上月31日,竹山县一施工队在新集镇场平施工中挖出一合葬墓,因该墓无明显时代特征,施工人员便将两副木棺起出。当施工人员打开第一口木棺时,发现里面是一堆男性残骸,有一枚木质镀金官顶;而当打开第二口木棺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木棺里躺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黑头发、长辫子都好好的,乳房及脸上、腿上的皮肤和现代人几乎一样,穿的衣服呈黄色,上有一些条条九里山公墓二区 ,衣服上绣的花纹,三寸金莲(指小脚)上的裹脚布都清晰可见。棺木里没有陪葬品,只有一些木筷、扇子、木簪。
  
  据曾和林称,该女尸目前已逐渐氧化变为黑色,但尸体完好,皮肤仍有弹性。而该男性墓中的木质镀金官顶表明,此墓主为清朝早期的贡生。
  
  曾和林告诉记者,从女尸服饰和她的脚被包成三寸金莲来看,她可能是明代出生的人,死于清代早期。由于死的时候是在秋冬,加上埋的地方温度适宜,故该女尸保存完好。

马王堆汉墓,安徽砀山的清代女尸,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求真实资料!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北京墓地价格表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达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
  
  萧县博物馆馆长苏肇平介绍,200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一辆挖土机作业时,在4米多
  
  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两椁,内为一棺,椁为柏木,油漆呈古铜色,棺为楠木,油漆呈橘红色。外椁部分腐朽,中椁长291厘米,宽218厘米,高149厘米;内棺长241厘米,宽70厘米,高75通惠陵园厘米。内棺和中椁,中椁与外椁之间有两层厚约40厘米的石灰层,外椁之外有30厘米厚的胶泥层。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是一位绝色的年轻女子。
  
  编辑本段葬式、葬品规格不凡
  女尸上盖罗巾被,下铺丝绵褥,祥鹤园公墓身着朝服、补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装,上有正龙、行龙、飞凤、蝙蝠、祥云
  
  等图案。补服上的“补子”为金丝线绣成的***白泽图,绣工精致,造型生动。头戴深蓝色风雪帽,脚穿藏蓝色朝靴,脖颈上一条薄若蝉翼的丝巾上绣有牡丹、菊花等图案。图案配色讲究、绣艺精巧,观者无不叹服。而且其被追缴回来的随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坠和金帽徽及朝珠。金簪上有花鸟图案、耳环上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不光可看到鲤鱼昂首翘尾跳水的样子,就连鲤鱼身上的鳞片和龙门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4件金器的背面都锻有“元吉”铭文,其文饰精巧、细致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苏馆长说:“纵伤创口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更让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
  
  编辑本段专家会诊保护女尸
  为了保护好这具安徽、甚至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完好女尸”,萧县博物馆从徐州医学院请来8名医学专家进行
  
  会诊,并与保护处理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专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联系,参照他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一套保护处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将其密封,密封的同时里面放置一些防腐药剂,如福尔马林等。令人惊喜的是,尸体保护取得了成功。但接下来的事情也让专家们犯了难。随葬织物出土后,因见光、见风,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好这些织物也迫在眉睫。当年的5月22号,萧县博物馆又从南京博物馆紧急请来4名专家,协助对女尸的衣物进行科学保护处理。让各位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衣物保护也取得成功。
  一切处理妥当后,最让专家好奇的一些疑团开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谁?为何被杀?尸体为何历经两百多年不腐?
  是真的。详情打开百度网页搜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