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文化隋炀帝墓随葬品

汉代至隋代的古墓中可能有哪些陪葬品或者壁画之类的东西

  古墓中常见之物,古人常用瓷器陪葬。 陪葬的童男童女:古代贵族的专利,这些童男童女都是活着的时候,除了口服水银之外,在头顶、后背、脚心等处还要挖洞,满满地灌进水银,死后再用水银粉抹遍全身,就像做成了标本一样,历经万年,皮肉也不腐烂。这种技术远比古埃及的木乃伊要先进得多,不过两种文明的背景不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而且用灌水银的办法保持尸体的外貌,必须要用活人,死人血液不流通,没法往里灌,所以这种技术从来没用在任何墓主身上。尸体上有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一片片黑紫色斑点,陪葬的人或者金银玉器经常会涂抹水银粉,时间久了会产生化学变化,年代近的会呈现棕红色,年代远了就变成黑紫色,这种斑块俗称“水银斑”或者“水银浸”,也有些地方称尸斑为“烂阴子”、“汞青”。
  青铜的灯台:常被制成灯奴的形状,双膝跪倒手托宝盏,亦是贵族墓中常见之物。
  空槽钺: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凸刃斧: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雀翎玉衣:金丝穿成的玉衣。
  殉葬沟:堆满殉葬品的深沟,地位显赫的墓主不只堆有金银玉器,更有专门的牛马殉葬沟。
  铜人车马:陪葬品
  另关于明器的极乐园公墓知识:明器都是倒斗倒出来的,一直埋在古墓之中,这古墓也有新斗、旧斗、水斗、脏斗、陈斗之说。首先是望,看看这款式做工,形状色泽。其次是闻,这在明器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南边有人造假,把赝品泡在屎尿坑中做旧,但是那颜色是旧了,味道可就不一样了,那味道比死人的屁塞(古尸肛门里塞的古玉,防止尸气泄露导致尸体腐烂)来也臭得多,做得外观上古旧是古旧了,但这一闻就能闻出来,瞒不过行家的鼻子。再者是问,这物件从何而来,有什么出处没有,倒斗的人自然会把从哪个斗里倒出来的一一说明,我就可以判断,他说的是真是假,有没有什么破绽,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判断这物件的真假和价值。最后就是用手去感觉了,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从我手中过的古董不计其数,我这双手啊,跟心是连着的,真正的古董,就是宝贝啊,它不管大小轻重,用手一掂一摸一捏,就能感觉出分量来,这分量不是指物件的实际重量说的,古物自身都有灵性,也有一种百年千年积累下来的厚重感,假货造得再像,这种感觉也造不出来
  额

隋炀帝墓都出土了些什么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那么隋炀帝墓都出土了些什么?
  隋炀帝墓室结构
  1墓志铭
  由于时代久远,大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值得庆幸的是,在墓志的右上角,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上面清楚的写着“隋故炀帝墓志、大业十四年,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的写明了隋炀帝杨广死亡的时间,初葬的地点,这些都与史书的记载完全对应。
  墓志铭
  2.十三环蹀躞带
  这个堪称稀世珍宝,并且是金镶玉,史书记载唐代蹀躞带上的带板,有玉、犀、金、银、铜铁等多种质地,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玉是最高等级。
  3.思亲园陵园铺首
  相传铺首是龙的九子之一,警惕性特别高,故人用来装饰大门,还有类似于门把手的功能,这次出土的铺首为鎏金铜铺首,直径达26厘米,规格很高,老百姓和官员是不可以用的。
  4.陶俑
  大量的陶俑,有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这些人物陶俑工艺精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陶俑
  5.两颗男性牙齿
  通过体质学鉴定,他们属于同一个体,从磨损的程度看,可以确定牙齿主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这与史书记载隋炀帝死亡的年龄吻合。
  隋炀帝的牙齿
  6.铜编钟、编磬、玉璋
  铜编钟一套,16件,隋书音乐志有明确记载,编钟编磬是宫廷的乐器,一共16件,上下各八件,符合史书的记载。玉璋是古代天子在出外巡游时祭祀山川用的,高等级身份的象征。
  隋炀帝墓编钟
  7.凤冠、女性尸骨
  凤冠上面镶嵌着琉璃珠,至今扔散发光亮,有鎏金的花,但年代过于久远,现在依然被文物部门修复当中(暂时无图)。一副女性尸骨,(后证实为萧后)身高1.5米左右。
  那么如何确定墓主人就是隋炀帝呢?
  证据一: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墓志“隋故炀帝墓志”
  证据二: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因为这个跌携带是流行在北周的北方地区,十三环、十三蹀躞是最高规制,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目前为止只有(北宋)孝武帝墓中出土过一件。
  证据三:通铺首,铜编钟、编磬、玉璋、凤冠都是宫廷用品。
  证据四:牙齿推断年龄50岁。与史书记载一点不差。龙泉公墓
  实际考古工作中,墓志对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几个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为什么隋炀帝的陪葬品这么稀少呢?因为他是被叛军缢杀,是亡国之君,能好好安葬已属不易!
  此墓很可能是隋炀帝在吴工台旧墓,不一定是最终埋葬地。隔壁墓室没准是陪葬的嫔妃。

隋炀帝的墓在哪里

  隋炀帝陵是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的墓葬。隋炀帝陵曾多次迁移,最初殡在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在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葬于雷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确认扬州邗江区隋唐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并在墓中发现金镶玉腰带、鎏金铜铺首等陪葬品。2014年4月10日,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4月16日,扬州曹庄隋炀帝墓中出土的135件/套文物,在扬州双博馆展出。
  该墓葬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西南角,2013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2013年4月,“随故炀帝墓志”出土后,受到考古界的重视。该墓葬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遗物近200件(套),其中蹀躞金玉带是带具系统中的最高等级,是国内唯一一件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墓葬中还出土了两颗牙齿,鉴定年龄约50岁,根据出土的“随故炀帝墓志”和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与牙齿鉴定结果,确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二号墓葬随葬文物丰富。其中,青铜编钟、编磬石是迄今国内唯一的隋唐时期的实物。该墓葬出土了人骨和牙齿,经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与人骨鉴定的结果,判断二号墓主人是隋炀帝夫人萧后。
  该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出土的一批高等级文物,为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级墓葬形制等提供了第一手实证资料。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大兴,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