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墓室里摆放着大量随葬品

商代墓葬里面的陪葬品放在那个位置

  商代墓葬里,陪葬品放在尸身的脚,肚脐,头下,双手的位置。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的话,麻烦给我好评哦,谢谢。
  孩子啊孩子,我多么呀想你,想要见面,命运不允许。亲爱的孩子你要听你妈妈的话,爹爹在这儿也会放心。妻子啊妻子,我多么呀想你,想要见面,命运不允许。
  半坡文化仍属新时器时代后期,但半坡时期的陶器已达到很先进的水平,它的彩陶工艺更是精美,此外在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古器,商朝已进入青铜时代先进的小屯文化,除了陶器的发展外,青铜工艺已达到巅峰,例如在商王后妇好墓中的青铜枭尊等等,而且商墓葬中的玉器也越来越精美,但商墓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还是他的奴隶殉葬制度,他在整个奴隶社会都是最严重的,从商墓中曾出土过大量骨器,而这些骨器全部都是拿人骨做的
  在河南安阳殷墟的武官村一带王陵区,先后共发掘11座巨大的王陵和1200多座奴隶杀殉坑。武官村大墓只是王陵之一,而且也不是最大的。墓形像一个“中”字,分墓室、南墓道、北墓道三部分。墓室中央的方坑是室,整个大墓的布局以室为中心。室底下的一个小方坑叫腰坑,内埋一执戈武士。室顶上的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东边是男的,西边是女的,他们都是商王的侍从或亲信。南、北墓道埋有许多随葬犬马。在此墓道的品字形的三个坑里分别埋着16匹装饰富丽的马和两个执戈守卫。南墓道也有三个坑,共殉葬12匹马,坑内还有一只狗,中间还有一个跪着的守卫。在墓室的中层,埋有25只鹿、猴等兽类。墓室的上层,整齐排列着30多个面向中央的被斩下来的人头。上层、中层虽已掘开,但此图不能看到。在陵墓外围的南面,有附属的奴隶杀殉坑四排共16个,每坑埋葬10个被砍头的奴隶。杀殉坑南面还有许多埋葬坑,埋着每年祭祀王陵时被惨杀的人牲。埋葬坑共九个,合计埋有50多个奴隶。大墓规模很大,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8米多,加上南北两个墓道,南北共长45米,总面积为340平方米。总计在这座大墓的里里外外,人殉以及追祭时的人牲约计共有300人。
  (诚心回答你的问题,给好评啊。谢谢。)

汉代墓室的陪葬品是如何放置的

  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辽南汉墓深受内陆影响,但因地方性的诸多因素,又出现极为突出的特点。
  
  辽南汉代墓葬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用贝壳作墓室材料而形成的贝墓,仅在辽南集中出现(接近辽南的山东长山岛少量存在)。二是反映氏族宗法制度的“族坟墓’,亦为内陆所少见。
  
  贝墓存在于辽南的沿海地区,已发掘的有100余座。贝墓是以海蛎、海螺、蛤蜊、鲍鱼壳、海帽等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墓室。做法是先掘好土圹,在墓底铺一层贝壳,四周竖立木板为椁,入墓后盖上木板,空隙处塞实贝类,然后封土。据文献记载,最早的贝墓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这里说的“蜃”,便是贝类,《辞海》解读是大蛤。郑玄解释:“蚌蛤之蜃,犹塞也,将井椁塞下以蜃,御湿也。”所以用贝壳筑墓,是因为贝壳坚硬不朽,又防御潮湿,保护尸体不易腐坏(《周礼·地官》)。
  
  辽南贝墓最早由日本人于1931年发掘数座。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发掘大连市营城子41座;1957年发掘旅顺口李家沟26座;1975年至1978年发掘普兰店市花儿山乡30余座。此外,还在瓦房店市、金州区、旅顺口区,大连湾等沿海地区分别发掘数十座。
  
  辽南贝墓绝大多数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初期仅有少部分。其墓葬形制与内陆一致。西汉前期多为单室墓,中期多为夫妻分室合葬墓,后期多为夫妻同室合葬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墓(即以贝壳与卵石或石椁合筑)和贝砖墓(以贝壳与长方形素砖合筑)为主。
  
  辽南的贝墓之多、之集中,为我国各地区的墓葬所仅见。其原因是辽南地区近海,人们养成喜爱贝类的食俗,因长期经验,发现贝壳坚硬而又隔绝潮湿,所以取来作为墓葬的材料。再是辽南沿海的贝类丰富,30多年前,海水落潮时潮出的贝类蛤蜊遍布、锥螺成堆,汉代自当更为丰富。从发掘的贝墓分析,许多贝类,尤其是锥螺内脏完好,说明是在筑墓时现从海水中取来的。
  
  但是,随着砖石结构的墓葬产生与发展,贝墓逐渐消失。因为贝壳筑墓毕竟没有砖石使用方便,砖石可以砌出宽大整齐的墓室,贝壳零散,作为墓葬材料,要借助木板。当人们的生活居室的主要建筑材料以砖和石为主后,墓室自然也就要改用砖石。所以,西汉后期以前为贝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贝砖配合使用,到东汉中期已不再有贝墓。
  
  贝墓起源并集中在辽南,山东长海县受辽南的影响也出现少量贝墓,而内陆地区不见贝墓, 内陆省的沿海也少有发现。
  
  第二个特点是“族坟墓”异常突出,是先秦“同族相葬”制度的延续。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形态,是上古氏族公社的基本社会结构。进入阶级社会后,奴隶主进一步强化宗族、宗法,以此统治人民。与当时的土地国有制相适应,与严密的宗法制度相配合,死者也按宗法制度“同族相葬”,这就是历史典籍中说的“族坟墓”。这种墓葬制度,在西周和战国时期极为盛行。
  
  然而,战国末年各国变法导致土地私有制逐渐合法化。西汉时土地自由买卖,使墓地也逐步成为一家一户所有的私有财产,“族坟墓”制度遂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家族墓地,不同的家族根据其地位选择墓地,强宗豪族的墓地连绵多代,但一般家族世代族人增多,各房各支,各家都可以自择墓地,这就造成了”族坟墓”的瓦解。
  
  然而西汉王朝建立后,为强化集团统治,仍以种种方法使奴隶社会的宗族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其中一法是让每个宗族成员固定在一个地缘土地上,世代聚族而居,同时以丧葬形式强化这种血缘与地缘关系。使每个成员都视祖茔神圣不可动摇,生是亲属,死必同茔,即使远离故乡而生活,死后也要“叶落归根”,葬入祖茔。东汉的郑玄为之诠解说:“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一宗一祖“生相亲爱,死相哀痛”。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宣传,使同地而居,同族而葬的观念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这种影响在辽南地区格外突出,每每发掘汉代墓葬,皆是排列整齐有序,密集相接的墓群,分散或孤立的汉墓甚少。1953年春,在鞍山市沙河东的窑场建设工程中,一次清理400多座密集相连的汉墓。同年,在海城大屯清理一个80余座墓葬的汉墓群。1954年,在辽阳太子河筑堤清理200多座墓室的汉墓群,1955年又在辽阳三道壕清理数群东汉墓,其中一个童棺墓地,一次掘出368个排列十分密集的儿童瓦棺墓。大连地区的汉墓更是成群发掘出现,例如:1954年在营城子一次清理40多座西汉贝墓、十几座砖室墓,共计52座汉墓同属一族。旅顺铁山地区、江西区、北海区、大连湾、金州董家沟、普兰店花儿山乡及庄河、瓦房店等地区皆发掘几十座密集相接的汉墓群。
  
  例如大连市营城子汉墓,一个墓地数百座汉墓,有贝墓、贝石墓、贝砖墓、砖室墓、石板墓。这个墓群跨越年代达四五百年之久,属于同类型墓葬集中在一起,越是外围时代越晚。由此可知,这些墓主都是按宗族内各直系宗亲的血缘关系及世系辈份,依次埋入墓地的。这就是贾谊所说的:“六亲有次,不可相逾,相逾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贾谊:《新书》)。
  
  1953 年发掘的鞍山沙河东的一个汉墓群400多座。而据调查估计这个墓地原有汉墓在千座以上(孙守道:《论辽南汉魏晋墓葬制之发展演变》、《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根据发掘的400多座墓葬,其排列方位、形制、随葬特点、墓葬材料、墓室结构,都说明这个墓群是一个宗族墓地,而因入墓时代不同,排列有序,并体现了绵延相接的特点。
  
  辽南地区的汉墓群正是先秦“族坟墓”的延续,说明宗法关系在墓葬制度中体现强烈。这一情况在内陆地区虽有反映,但没有辽南地区反映集中。从汉代的这种突出的墓葬制度,又反映了汉代时期,辽南地区的社会宗法制度、宗法关系、宗法观念较内陆强烈、稳固。从而为我们研究辽南的历史文化、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汉代主要分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汉代帝陵是指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陵墓。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清朝古墓有陪葬品特别的多,大部分都有什么

  有的,普通一些的,可能会有钱,瓷器之类的,各类工艺品啦等等,主人生前喜欢的物品, 大多都是墓主人生前享用过的和死后享用的东西。像以下的,就是王公贵族奇珍异宝。
  
  慈溪夜明珠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清东陵定东陵,随葬有大量的珍宝,包括闻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内。慈禧死后,夜明珠含于其口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后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被当做鞋饰,随即不知去向。
  
  九龙宝剑,乾隆皇帝陪葬宝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当了4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宫殿中。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放在他身边的一柄九龙宝剑。然而,这件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
  
  荣宪公主墓,公主头戴赤金凤冠,身着珍珠团龙袍服。缀满宝石、珍珠的凤冠,佩以金丝点翠和形状各异赤金孔雀步摇,衬以“岁寒三友”和“喜葛登梅”等金碧辉煌的金簪,富丽堂皇,光彩照人。在众多雍容华贵的装饰品中,“众星捧月嵌猫宝石金钗”以金为托,珍珠作星,猫眼宝石嵌在正中,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最为引人注目。“珍珠团龙袍服”由十万余颗珍珠串乡成八团祥龙图案,四周间以祥云和海水江牙。绚丽多彩的花纹和纯洁高雅的珍珠,组成了这件珠光闪烁、世所罕见的袍服,向世人展示了荣宪公主生前的风采。
  
  青铜的灯台:常被制成灯奴的形状,双膝跪倒手托宝盏,亦是贵族墓中常见之物。
  空槽钺: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凸刃斧: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雀翎玉衣:金丝穿成的玉衣。
  
  例如有以下案子:
  
  “古墓传说” 5男子挖开村民家清代祖坟偷走陪葬品
  四川在线消息(省公宣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一次闲聊中,在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水竹村附近承包鱼塘的冉某,听说水竹村有座古墓,里面有值钱的陪葬品,就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今年12月,冉某与4名盗墓同伙先后落网,被盗的陪葬品清代陶瓷枕头也被警方追回。目前5人已被刑事拘留。
  清代祖坟被人撬挖 墓地已有200余年历史
  5名盗墓人被刑拘 陪葬品清代陶瓷枕头被追回
  
  再有,2011年
  
  【解说】近日,在贵州遵义县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座清朝古墓,精美的陪葬品让在场人员惊叹。
  10月19日上午,遵义县文物部门在龙坑镇桂花社区的建设工地上发现一座清朝古墓。桂花社区总支书记穆文平告诉记者,由于曾经有人在附近耕地时捡到首饰等物品,所以他们肯定这是个古墓。
  【同期】遵义县龙坑镇桂花社区总支书记 穆文平:肯定是个古墓,因为在我们这曾经有同志耕地的时候捡到首饰、金银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就马上向我们政府文管处报告,请求他们来验证,到底这个墓,是怎样的墓。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外围是砖石结构,砖石上均烧制有“清故任母张恭人某某”等字样,内墓墓棺是木制结构。墓室呈东西向,墓主为女性,身长1.6米左右,骨骼保存完好,头戴金饰镶玉朱雀冠,脚垫镏金碧玉莲花台,胸前挂的佛珠等随葬品清晰可见。据考古专家初步推测,墓主生前应是官宦富有人家,从墓葬结构及砖石风格看,它应该属于清朝晚期。
  据专家介绍,这个古墓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在贵州实属罕见,这对研究晚清遵义的丧葬习俗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是黔北历史考据具有说服力的实物依据。
  (李敏、黄莉莎、李强 报道)
  ( 责任编辑:张月琳 )
  ( 2011年10月25日 13:20:38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
  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墓葬啊,有个清代官员墓的报道,你参考吧!
  
  2007年12月末,去年冬天里很普通的一天。随着开矿的爆炸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眼看着自己家的祖坟就在矿区的边缘,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罗姓村民坐不住了,急忙自己动手进行迁坟。随着锄头、铁锨等工具的落下,几个陶罐、几枚玛瑙、几颗珠子等陪葬品进入了群众的眼中。“宝贝啊”,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些罗姓村民开始找起了自己祖先的“宝贝”来……
  经过反复八达岭陵园斟酌和思量,2008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渭河寨几位罗姓村民代表把这些坛坛罐罐送到了市博物馆胡庆生馆长的手中。经过初步鉴定,村民送上的陪葬品中有2个清代石青青花瓷、2个药罐型坟坛、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1块道光年间墙砖。
  村民送来的出土文物让胡庆生眼前一亮,这些出土的文物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年代坐标和参照物,按照该墓墓志铭上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这些文物的大概时间,进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墙砖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瓷器是什么质地的……,以后再发现类似的文物就可以给它进行年代界定,一个个不会说话的文物就是当时社会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
  随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跟随前来送文物的村民赶往了文物出土地——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以期获得更大的发现。
  从罗姓村民和墓志铭内容了解到,墓主人罗超珍在清朝中期官至骑都尉登仕郎(从八品),也是渭河寨的始建者,卒于清道光初年。在罗超珍和他的后继者努力营建下,渭河寨成为不同于客家围屋、铺门庄园等建筑的另一种民居样式,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寨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城市,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街道巷陌纵横交错如同棋盘格子。
  让人惊奇的是,渭河寨出现了一尊用来祭祀崇拜的石狗,石狗面目狰狞不怒而威,生动逼真、线条优美,胸前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为我市境内首次发现。据了解,石狗崇拜在如今广东雷州潮州广西上思等地还有存在(以雷州一带为多),之前我市还从未发现过。
  据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石狗造型奇拙古怪,有具象类、抽象类、人格化类,又有文殡葬习俗相武相之别,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究竟是仁义信都铺门一带自古以来的风俗还是后来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值得仔细研究。
  在村民找到的出土陪葬品中,青花瓷、坟坛、帽顶饰、帽额饰、墙砖等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胡庆生馆长告诉记者,这两件清代石青青花瓷色胎没有釉,外面青花是笔点画,用的料是国内石青青花料,底部有鸡心。青花瓷和药罐型坟坛在坟墓中是配合使用的,用来作乘谷子的容器,也就是人死后的“粮食仓库”。以往发现的清代墙砖比较薄一些,而且都打磨过,但这次墓中发现的砖却比较厚也没有任何打磨过的痕迹,究竟是人为所造成的还是清代不同时期墙砖规格就不一样,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为我市首次发现。顶子是做官的代名词,清代官帽顶上装有铜、珊瑚、宝石制成的顶饰,分别代表不同的官阶,民间俗称顶子,谁取得了功名,便说谁有了顶子。顶饰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雕刻花纹,官员的品级不同,其上顶珠的颜色和材料也不同。至于为什么一个墓穴中有3个帽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依然是个谜。
  肯定有啊,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不就是被军阀炸开了吗?里面的东西太多了。
  女性:金银首饰
  男性:书籍、弓或随身武器(估计保存希望不大)
  国的帝王,生前生活奢靡,死后亦不愿节俭,把陵墓修得比生前住的宫殿还要繁华.那么,众多帝王陵墓中,根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判断,陪葬品最丰厚的应该是:秦陵,茂陵,乾陵. 中国帝王第一陵墓---秦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骊山北麓.当年秦陵"坟高五十余丈",折算成现代的高度为115米左右,占地56.2平方公里.<<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详细的关于秦始皇的陵墓的记栽:"天下徒送只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柠,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长安园公墓.今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之者久."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七十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国家税赋三分之一才建成. 关于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从秦陵的占地面积来看,其珍宝的价值和数量无法估量.<<汉书>>等史书也记载,"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一副棺椁,就这么值钱,那加上其他的文物,其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的金字塔--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和兴平市之间的北原上,西距西安四十公里. <<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供山陵".也就是说,茂陵从武帝即位第二年开始营建,共历时53年.武帝把全国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 另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今实测陵高46.5米,底边东西231米,南北234米,与记载相符. 后来还有文字称,"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也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珍宝了.其随葬物品丰厚成度可想而知. <<汉书 贡禹传>>载:"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从茂陵附近历年来发现的出土文物情况来看,可知其确实有相当多的稀世宝藏遗存. 最大的唐帝王陵墓--乾陵 乾陵位于西安西85公里的乾县梁山上,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18座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合葬墓,葬着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 乾陵地宫中的陪葬品究竟怎么样呢?唐高宗临终有话,希望将生前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陪葬.传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即埋在乾陵中,而不是在被盗过的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内.还有人大胆断言,乾陵将是继秦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 乾陵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未被盗挖过.许多专家都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如此,目前不得而知.据<<唐会要>>记载,"乾陵之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随葬品有什么忌讳

  随葬品,是指跟随安葬者一起放zhidao入墓穴里的物品
  关于随葬品的忌讳:
  1.要与墓主的地位身份相当,随葬品在传统葬礼上象征着墓主的身份、地位。中国古代礼制对随葬品是有规定的,随版葬品要与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相对应,超过了级别则为“逾制”。
  2.要注意位置的摆放,随葬品需要根据墓主的五行情况摆放,以保佑老人在阴间顺利。
  3.材料需要注意,金属类制品有辐射影响灵骨,同时易锈易霉变色,可以用小件石狮权瓷器玉器,此类物品不易变质发霉生锈,对磁场气运没有特别不利的影响。
  你好!
  
  楼上不懂别瞎BB误导人家,除了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几种特殊金属外,日常生活中的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哪来的辐射?你是没上过初中吧?古人多用金银铜铁器作为陪葬品彰显身份地位,那时候的普通百姓是用不起也不能随便用的。古墓里出土过那么多金银器、青铜器陪葬品难道你没看过电视吗?高品质的金属器物、高档玉器、瓷器历朝历代都是最高规格的随葬品。要说辐射也是某些玉石类的石材才是真有辐射的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