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随葬品组合的演变及其意义

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在东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陵园。初期的陵园,大多在陵墓的四周挖掘隍壕或夯筑围墙,也有利用天然沟崖作屏障。陵园一侧有门,园内除陵墓外,没有其他附属建筑。据文献记载,春秋晚期才开始在墓上构筑坟丘,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孔子为父母的坟建造坟丘,并认为此前没有坟丘,即"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但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即指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坟丘都经过夯筑非常坚固,形状大体分为圆锥形和覆斗形两种。
  历代帝王都为自己营造大型墓室。两周时期的墓室保持了商代以来的形制。战国时期的陵墓多在墓内填充沙、石、木炭以利防湿,保护墓室。西周已经存在夫妻合葬。陕西宝鸡西周中期的鱼伯墓和河南浚县西周晚期的卫侯墓,都发现了夫妻"异穴合葬"的现象,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异穴合葬的制度更趋龙泉公墓普遍。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作为随葬品被埋进了坟墓。两周时期诸侯王墓的随葬品仍然延续商代,以各种青铜器为主,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配备成套种类齐全。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战国时期随葬品中漆器等生活用品的比重显著增加。人牲和人殉在西周仍然很普遍,西周中期以后杀殉逐渐减少,但直到战国初期的一些贵族的大墓中仍然大量存在。战国中期以后这中残酷的杀殉遭到了人们的反对,殉人减少,并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来替代人殉随葬。秦国在献公时废除了人殉制度。

西周时期诸侯的陪葬品是什么

  主要是三大类:玉器、青铜器、陶器。
  1、先秦时玉器是礼器,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王和诸侯等权贵才有资格使用、佩带各式的玉器,而在这些人死去时则往往都把这些生前所佩带的饰物带入坟墓陪葬。所以现存的古玉,多是“冥器”。
  2、西周青铜器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餐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西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天山陵园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种类有一个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过程。和玉器一样,是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王和诸侯等权贵才有资格使用。所以现存的青铜器,也多是“冥器”。
  3、西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也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 甑,作饮器的主要有爵、 觚等。但已经很少,作食器用的重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现存的西周陶器,也多是“冥器”。

西周王墓陪葬品有什么

  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
  其太子峪陵园中以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