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英国人最想要的随葬品

拉美西斯二世与奈菲尔塔利的纠葛及亚曼拉公主的诅咒

  奈菲尔塔利
  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这个美丽的皇后中文有许多译名,nefertari是她的英文名字
  
  奈菲尔塔利/纳菲尔塔莉(nefertari)
  
  
  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在王后谷中,最壮观的坟墓就属于她。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尽管如此,在坟墓的墓壁上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了埃及人所相信的死后再生时的富饶、繁华的天堂生活。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妮菲塔丽(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拉美西斯一生共有八位正妻,其中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是第一个,显然也是最受拉美西斯宠爱的一个。很多人认为,拉美西斯二世取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为妻是为了能更好地巩固他的王位。因为,拉美西斯家族并非正统的底比斯王族之裔,他们是来自中华永久陵园 三角洲地区的统治者。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可能是底比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结合将使拉美西斯二世拥有正统的王族血统。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可能不是王族的成员,因为在她的名字上没有出现过诸如“国王的女儿”之类的称呼。也有可能的是,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是底比斯王族某个偏妃的孩子,所以,名字上没有出现王族的记号。
  
  关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身世,历史学家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她是继承图坦卡蒙的法老艾的孙女,另一种说法则说她是底比斯世袭贵族之女。不管那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知道至少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出身高贵,对来自下埃及三角洲地区的拉美西斯家族来说,娶一位家世辉煌的上埃及名门之女,是得到占统治阶层大多数的底比斯贵族拥护,并巩固在上埃及势力的有效方法。严格来说,拉美西斯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这对少年夫妻的婚姻,开始于政治目的。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出乎意料的惊人魅力和智慧,才真正征服了拉美西斯的心。
  
  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拉美西斯继位前,约十五岁左右和他结婚,并给他生育了第一位王子。在后来的岁月里,她又给拉美西斯生了至少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根据壁画中显示,纳菲尔塔莉有许多称谓,其中包括“最受宠爱者”,“魅力,甜蜜和爱的拥有者”,“上下埃及的女主人”,“法老的正妻”,“受穆眷顾者”。
  
  拉美西斯曾经为她写下这样的话:“阳光为她而照”,“我对她的爱独一无二---没有人能和她匹敌,因为她是所有人中最美丽的一个。我从她身边经过时,她就已经偷走了我的心。”还有传说他为她说过这样的话“我,已经是埃及的法老,我可以给你一切你所想要的,如果是合理的,那么你要一,我给你二,如果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也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君主,满足你。”写这些话的人不像是神一般威严的法老,更像是初坠爱河的万桐园年轻人。
  
  不止拉美西斯一人为她倾倒,皇宫里的其他人也被她的魅力所征服。曾经有人这样描述她:“跟她有关的任何事都令人愉悦;无论她想要什么美好的事物,都会有人马上替她做到;她说的每一个字,听起来都那么悦耳。”纳菲尔塔莉脱俗的美丽让她在活着时就被认为是神砥,在当时的埃及,她的高贵魅力和法老的宠爱给予她无上的权利。
  
  所以无论什么原因促使拉美西斯二世娶了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事实上他们的婚姻是美满的。有些学者认为,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王后就象第18王朝的诸多王后一样,是很有权力的——她拥有独立的权力和私人的财富,并且佩带了精心制作的王冠。但是,至今我们对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作为王后的实际活动却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在最初的3年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各种场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之后的18年内,除了一封她写给海地/赫梯王后的关于结束两国纷争的谈判的信之外,关于她的其他记述却很少。或许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这18年中像古王国时期的王后一样仅仅是国王的附属?亦或关于她的记录真的只是被遗失了?我们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妮菲塔丽(nefertari)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根据传统,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死后也被奉为女神。以后来到埃及的希腊人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神可以永生,而凡人是不能的。所以,古埃及的国王和王后在死后都被尊为神,进而得到普通埃及百姓的礼拜。在阿布辛拜尔,纳菲永宁陵园尔塔莉(nefertari)就作为哈托尔女神(thegoddesshathor)的化身,为她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石窟庙,以得到人们的景仰。
  
  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拜尔修建了两座石窟庙,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那座石窟庙是两做石窟庙中比较小的那座。在这座石窟庙上,一共雕刻了6个人物,其中4个都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雕像,只有两座雕像是被奉为哈托尔女神的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像。在石窟庙内的壁画上,还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向女神敬奉的场面。
  
  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为她的丈夫拉美西斯二世生了许多孩子,但是,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能比他们的父亲长寿。因此,她的孩子中也就没有人能成为新的王。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在现存的许多壁画上都有拉美西斯和纳菲尔塔莉携手的身影。尤其是在拉美西斯统治初期的所有壁画上,都能看到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作为妻子站在拉美西斯身边,有时她甚至代替丈夫出席庆典活动。拉美西斯在开始给自己修建神殿和坟墓时,也为纳菲尔塔莉建造专属于她的神殿和精致绝伦的坟墓。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位于王后谷的陵墓是整个埃及现存最优美,装饰最华丽的陵墓之一。她的神殿就在拉美西斯自己的神殿旁,在这座神殿的面前,纳菲尔塔莉的雕像作为哈托尔女神的化身,和拉美西斯本人的雕像并肩站立。女人的塑像,哪怕是高贵的王后,与法老的塑像同样高度而且并肩排列,在整个埃及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也许是这样强烈的爱让神也会嫉妒,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身影在拉美西斯执政三十年的庆典上消失了,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离开人世,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24年至第30年之间,此时为她修建的神殿还没有完工。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妮菲塔丽(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妮菲塔丽(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虽然她没能陪伴他走完这一生,但能死在爱人以前,其实是件幸福的事,而她的早逝使她成为法老心中的永恒。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他们的神殿在尼罗河畔遥遥相望。她是他最初的,也是最终的。
  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后,其遗体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
  1890年末,4位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当地的走私犯子向他们兜售一具古埃及棺木,棺木中就是这位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
  4位英国人经过一番商量,决定由其中最有钱的那个人以数千英镑的高价买下这具木乃伊。从此,这位在古埃及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公主便给许多人带来了一连串离奇可怕的厄运。
  买下木乃伊的那位英国人将棺木带回旅馆。几个小时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位买主竟然无缘无故地离开了饭店,走进附近的沙漠,从此消失了踪影,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天,他的一位同伴在埃及街头遭到枪击,受了重伤,最后不得不将手臂切除。
  剩下的两个人也都先后遭到了厄运。其中1人回国后无缘无故地破产;另外1人则生了重病,最后沦落在街头贩卖火柴。
  这具神秘的木乃伊后来还是被运回了英国,但沿途依旧怪事不断。运到英国本土后,一位钟爱古埃及文化的富商买下了这具木乃伊。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不久后,富商有3位家人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受了重伤,富商的豪宅也惨遭火灾。在经历这样的变故之后,这位富商迫不得已,只好将这具木乃伊捐给了大英博物馆。
  亚曼拉公主的魔力还没进大英博物馆便已经开始出现征兆。在载运木乃伊入馆的过程中,载货卡车失去控制撞伤了一名无辜的路人。然后,两名运货工人将公主的棺木抬入博物馆时,在楼梯间棺木失手掉落,压伤了其中草1个工人的脚,而另外1个工人则在身体完全健康的情况下,两天后无故死亡。
  但是,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亚曼拉公主的棺木后来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陈列馆中。在陈列期间,夜间的守卫报告说,常常在她的棺木附近听见敲击声和哭泣声。更有甚者,连陈列室中的其他古物也常发出怪声。不久之后,1名守卫在执勤时死去,吓得其他守卫打算集体辞职。
  因为怪事层出不穷,最后大英博物馆决定将木乃伊放入地下贮藏室。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1个星期还没过完,下一个受害者又无缘无故地送了命。这一次送命的是决定将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馆主管。
  至此,这具充满诅咒的木乃伊已经声名大噪。有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特地深入地下室,为这具木乃伊拍了一些照片,结果却在其中一张照片上洗出了可怕的人脸。
  后来,实际情况如何,没有人知道,只知道这名摄影记者在第二天被发现陈尸自己家中,死因是开枪自杀。
  不久以后,大英博物馆将这具木乃伊送给了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当即请了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为这具木乃伊驱邪。在经过了繁杂的驱邪仪式后,拉瓦茨基夫人宣布这具木乃伊上有着"大量惊人的邪恶能量",并且表示要为这具木乃伊驱邪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恶魔将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束手无策。"最后,拉瓦茨基夫人给这位收藏家提出忠告:尽快将它脱手处理掉。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任何博物馆愿意接受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了,因为在以往的10年的时间里,已经有20人因为她而遭到不幸,甚至失去了生命。
  然而,故事至此并没有画上句号。不久以后,一位不信邪的美国考古学家不顾亚曼拉公主以前的可怕历史,仍然花了一笔可观的费用将她买下,并且打算将她安置在纽约市。
  1912年4月,这位亚曼拉公主的新主人亲自护送她,将她运上一艘当时轰动造船界的巨轮。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将她安置在船长室附近,希望她能安安稳稳地抵达纽约。
  您知道这艘巨轮的名字吗?亚曼拉公主最后上的这艘船就是现在妇孺皆知的"泰坦尼克号"!难道正是这未驱散的邪恶祸及这艘"不沉之船",葬送1余千条人命?其中的真假,世人又怎可得。
  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后,其遗体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
  1890年末,4位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当地的走私犯子向他们兜售一具古埃及棺木,棺木中就是这位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
  4位英国人经过一番商量,决定由其中最有钱的那个人以数千英镑的高价买下这具木乃伊。从此,这位在古埃及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公主便给许多人带来了一连串离奇可怕的厄运。
  买下木乃伊的那位英国人将棺木带回旅馆。几个小时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位买主竟然无缘无故地离开了饭店,走进附近的沙漠,从此消失了踪影,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天,他的一位同伴在埃及街头遭到枪击,受了重伤,最后不得不将手臂切除。
  剩下的两个人也都先后遭到了厄运。其中1人回国后无缘无故地破产;另外1人则生了重病,最后沦落在街头贩卖火柴。
  这具神秘的木乃伊后来还是被运回了英国,但沿途依旧怪事不断。运到英国本土后,一位钟爱古埃及文化的富商买下了这具木乃伊。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不久后,富商有3位家人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受了重伤,富商的豪宅也惨遭火灾。在经历这样的变故之后,这位富商迫不得已,只好将这具木乃伊捐给了大英博物馆。
  亚曼拉公主的魔力还没进大英博物馆便已经开始出现征兆。在载运木乃伊入馆的过程中,载货卡车失去控制撞伤了一名无辜的路人。然后,两名运货工人将公主的棺木抬入博物馆时,在楼梯间棺木失手掉落,压伤了其中草1个工人的脚,而另外1个工人则在身体完全健康的情况下,两天后无故死亡。
  但是,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亚曼拉公主的棺木后来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陈列馆中。在陈列期间,夜间的守卫报告说,常常在她的棺木附近听见敲击声和哭泣声。更有甚者,连陈列室中的其他古物也常发出怪声。不久之后,1名守卫在执勤时死去,吓得其他守卫打算集体辞职。
  因为怪事层出不穷,最后大英博物馆决定将木乃伊放入地下贮藏室。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1个星期还没过完,下一个受害者又无缘无故地送了命。这一次送命的是决定将木乃伊送入地下室的博物馆主管。
  至此,这具充满诅咒的木乃伊已经声名大噪。有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特地深入地下室,为这具木乃伊拍了一些照片,结果却在其中一张照片上洗出了可怕的人脸。
  后来,实际情况如何,没有人知道,只知道这名摄影记者在第二天被发现陈尸自己家中,死因是开枪自杀。
  不久以后,大英博物馆将这具木乃伊送给了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当即请了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巫婆拉瓦茨基夫人为这具木乃伊驱邪。在经过了繁杂的驱邪仪式后,拉瓦茨基夫人宣布这具木乃伊上有着"大量惊人的邪恶能量",并且表示要为这具木乃伊驱邪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恶魔将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束手无策。"最后,拉瓦茨基夫人给这位收藏家提出忠告:尽快将它脱手处理掉。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任何博物馆愿意接受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了,因为在以往的10年的时间里,已经有20人因为她而遭到不幸,甚至失去了生命。
  然而,故事至此并没有画上句号。不久以后,一位不信邪的美国考古学家不顾亚曼拉公主以前的可怕历史,仍然花了一笔可观的费用将她买下,并且打算将她安置在纽约市。
  1912年4月,这位亚曼拉公主的新主人亲自护送她,将她运上一艘当时轰动造船界的巨轮。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将她安置在船长室附近,希望她能安安稳稳地抵达纽约。
  您知道这艘巨轮的名字吗?亚曼拉公主最后上的这艘船就是现在妇孺皆知的"泰坦尼克号"!难道正是这未驱散的邪恶祸及这艘"不沉之船",葬送1余千条人命?其中的真假,世人又怎可得。
  

英国有哪些风俗

  伦敦的星期天,商店都停止营业,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
  
  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饮茶,是英国各阶层人民都喜爱的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下午茶在乡间,也叫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
  
  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亲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
  
  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
  
  在英国翘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
  
  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
  
  --衣着:
  
  英国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
  
  --约会: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无故迟到很不礼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误或临时取消约会,要设法用电话通知对方。英国的电话可以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城市。
  
  节假日:
  
  绝大部分英国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访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还要避开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们都准备过圣诞节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复活节。5、8两月还有假日。
  
  英国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此外,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去取较远的地方旅行。因此这个假期对英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吃别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星期内收到别人的礼物,觉得不合用或不满意时,还可以拿着礼物到原来的商店,换一些自己喜欢而价格相若的东西。这样,送礼物和收礼物的人都会感到很方便。
  
  煤块 英格兰人新年到别人家拜访时,必须携带一块煤,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炉子里,作为敬贺新年的礼品。同时还说一句祝福的话:“祝你家的煤炭,长燃不息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英国的元旦风俗: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英国早餐茶及伯爵茶。其中英国早餐茶又名开眼茶,系精选印度、锡兰、肯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伯爵茶则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香气特殊,风行于欧洲的上流社会。
  
  英国人热爱红茶的程度世界知名。在一天中许多不同的时刻,都会暂停下来喝杯茶。英国女皇Queen Anne爱好饮茶并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喝早餐茶的风气。英国女爵安娜玛丽亚于1840年代带动了喝下午茶的习惯;维多利亚女皇更是每天喝下午茶,将下午茶普级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287528.html?fr=qrl3
  修改一下哈……
  
  风俗习惯
  
  伦敦的星期天,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但是大多数(尤其是个人的)徽闭店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
  
  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同意
  
  饮茶,是英国各阶层人民都喜爱的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不是现煮的茶,而是立顿红茶,泡着喝的。也是加两勺糖,一点奶,看个人口味吧?
  
  下午茶在乡间,也叫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 -现在喝茶已经没有什么菜肴了。如果饿了,由面包圈之类的东西代替。
  
  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亲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 -现在好像是没有了已经。
  
  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 不是爱谈论天气,而是以天气为开头,化解都不说话的尴尬场面。
  
  在英国翘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 -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比较危险。
  
  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 -这个可是不知道,没有试过。
  
  --衣着:
  
  英国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 -看场合吧,一般情况下都不穿正装,都是以休闲为主的服饰。
  
  --约会: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无故迟到很不礼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误或临时取消约会,要设法用电话通知对方。英国的电话可以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城市。 -哈哈,现在的英国人能够晚半个小时都算是早的啦,当然, 商务活动和婚礼葬礼等除外。
  
  节假日:
  
  绝大部分英国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访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还要避开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们都准备过圣诞节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复活节。5、8两月还有假日。 -有时候一周工作4天,别忘了还有个BANK HOLIDAY。
  
  英国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此外,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去取较远的地方旅行。因此这个假期对英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吃别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星期内收到别人的礼物,觉得不合用或不满意时,还可以拿着礼物到原来的商店,换一些自己喜欢而价格相若的东西。这样,送礼物和收礼物的人都会感到很方便。
  
  煤块 英格兰人新年到别人家拜访时,必须携带一块煤,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炉子里,作为敬贺新年的礼品。同时还说一句祝福的话:“祝你家的煤炭,长燃不息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英国的元旦风俗: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英国早餐茶及伯爵茶。其中英国早餐茶又名开眼茶,系精选印度、锡兰、肯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伯爵茶则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香气特殊,风行于欧洲的上流社会。
  
  英国人热爱红茶的程度世界知名。在一天中许多不同的时刻,都会暂停下来喝杯茶。英国女皇Queen Anne爱好饮茶并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喝早餐茶的风气。英国女爵安娜玛丽亚于1840年代带动了喝下午茶的习惯;维多利亚女皇更是每天喝下午茶,将下午茶普级化。
  
  其他的就不说啦,很累。楼上说的应该是50年以前的英国“绅士”吧?现在早就已经变了。
  风俗习惯
  
  伦敦的星期天,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但是大多数(尤其是个人的)徽闭店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
  
  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同意
  
  饮茶,是英国各阶层人民都喜爱的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不是现煮的茶,而是立顿红茶,泡着喝的。也是加两勺糖,一点奶,看个人口味吧?
  
  下午茶在乡间,也叫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 -现在喝茶已经没有什么菜肴了。如果饿了,由面包圈之类的东西代替。
  
  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亲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 -现在好像是没有了已经。
  
  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 不是爱谈论天气,而是以天气为开头,化解都不说话的尴尬场面。
  
  在英国翘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 -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比较危险。
  
  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 -这个可是不知道,没有试过。
  
  --衣着:
  
  英国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 -看场合吧,一般情况下都不穿正装,都是以休闲为主的服饰。
  
  --约会: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无故迟到很不礼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误或临时取消约会,要设法用电话通知对方。英国的电话可以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城市。 -哈哈,现在的英国人能够晚半个小时都算是早的啦,当然, 商务活动和婚礼葬礼等除外。
  
  节假日:
  
  绝大部分英国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访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还要避开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们都准备过圣诞节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复活节。5、8两月还有假日。 -有时候一周工作4天,别忘了还有个BANK HOLIDAY。
  
  英国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此外,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去取较远的地方旅行。因此这个假期对英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吃别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星期内收到别人的礼物,觉得不合用或不满意时,还可以拿着礼物到原来的商店,换一些自己喜欢而价格相若的东西。这样,送礼物和收礼物的人都会感到很方便。
  
  煤块 英格兰人新年到别人家拜访时,必须携带一块煤,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炉子里,作为敬贺新年的礼品。同时还说一句祝福的话:“祝你家的煤炭,长燃不息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英国的元旦风俗: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英国早餐茶及伯爵茶。其中英国早餐茶又名开眼茶,系精选印度、锡兰、肯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伯爵茶则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香气特殊,风行于欧洲的上流社会。
  
  英国人热爱红茶的程度世界知名。在一天中许多不同的时刻,都会暂停下来喝杯茶。英国女皇Queen Anne爱好饮茶并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喝早餐茶的风气。英国女爵安娜玛丽亚于1840年代带动了喝下午茶的习惯;维多利亚女皇更是每天喝下午茶,将下午茶普级化。
  
  其他的就不说啦,很累。楼上说的应该是50年以前的英国“绅士”吧?现在早就已经变了。

英格兰的巨石阵到底是怎么回事

  巨石阵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建筑结构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树着的石柱上的。
  英国索尔兹伯里是一座历史古城,距英国首都伦敦120多公里,在这座古城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阿姆斯伯里,史前巨石阵就坐落在这里。
  英格兰巨石阵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索兹伯里附近,有个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庄世界闻名。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就矗立在这里。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巨石阵的英文名字叫做“Stonehenge”。这个名字的前一半Stone意为“石头”,后一半在现代英语词典中已查不到了,据考证它来自古代英语,意思是“高高悬挂着”。
  巨石阵的主体,是几十根巨大的石柱,它们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石阵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大约30吨,更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横架在石柱的上面。
  这样奇怪的阵势引来后人连绵不绝的猜测,这些巨大的石头阵究竟是如何搭建的呢?
  英国考古学者动用130人试验成功。
  自从巨石阵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它的出现一直在猜测,但是至今意见没有统一。
  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人,费尽辛苦垒起这么一座“石头城”究竟想干什么?这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引起考古学家和每年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们的注意。这么巨大的石头究竟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呢?这成为长久无法破解的一大谜团。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史前当然没有大型吊车等工具,先人是如何把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高高架起来的呢?
  许多奇思妙想也应运而生。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朱立安,他曾经用“滑轮吊升”复制巨石搭建过程。
  据有关报道,1998年夏天,英国考古学家朱利安,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考察,决定用最古老的建筑方法重新运送和竖立一块长8米,重40吨的复制巨石,朱利安认为,如果只用滚木来运输巨石,滚木很可能会被压碎,于是,他和他的实验小组,把滚木放在一段木轨上,并在轨上涂上了油脂,朱利安相信古人有能力设计出这种轨道,而油脂是为了减少摩擦。朱利安动用了13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实验,志愿者很快就慢慢移动了这块巨石。
  朱利安根据这次实验推算出,如果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至少需要3000万小时的人工,所需的人数应在数千人以上。
  据介绍,朱利安的方法是,他们先挖了一个2.4米深的土坑,并将巨石的中心放在土坑边缘的上方,朱利安决定用压跷跷板的方式,把巨石拖入事先挖好的坑中。然而由于巨石太重,无法彻底使它垂直,他们采用了一个A字形支架,因为A字形支架比门形支架更为稳固,为了慎重起见,朱利安先用一个模型来计算需要拉绳的人数,他最后算出如果用A字形支架,要将近80人才能拉起这块40吨重的巨石。
  朱利安A字形滑轮支架产生效果,他们轻易地树起了第一块巨石。紧接着实验小组又用同样的方法立起了第二块巨石。
  中国退休工人称“只需两人,三个小时就能架起巨石”。
  巨石之谜也同样吸引了中国的科学爱好者。来自我国辽宁阜新的退休工人王金甲近日宣布,他找到了巨石如何架起的关键因素。
  “我觉得朱利安的办法并不实用,用我的方法,只需要2个人,花3个小时就可以把巨石架起来。”王金甲告诉记者。
  王金甲把自己的方法叫做“垫升法”。“我相信,古人就是用‘垫升法’解决把巨石横空架起的关键所在。”
  王金甲也看到了关于朱利安复原巨石阵的报道,但是他觉得朱利安解释巨石阵的说法存在疑问。首先是“当时不可能动用这么多人力”。
  王金甲认为,古人类是用“天平的原理,重力差的方法”将巨石用木板垫升到所需高度。
  “垫升法”的主要过程是:将巨石立好后,将准备运上去的横石放在与立石1米左右的距离,在横石的下面一侧挖一个小坑,再在横石的下面接近中间的位置与立石垂直的方向放入一个板木,横石就会一头挨地,一头翘起,然后压下翘起的一端,再将一个板木放在巨石下。就这样一直在巨石下面放入板木,板木达到立石的顶端后,将板木的方向由原来的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再向上垫升约半米,将横石顺着垂直的板木滑向立石。完成整个垫石过程。
  据介绍,当地电视台准备给王金甲的实验现场录像,因为没有找到足够大的石头延期。
  王金甲告诉记者,他家曾两次在平房大院的门楼加横梁,他就是采用“垫升法”,一个人将重约一吨的混凝土石板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放到门楼上的。王金甲认为,埃及金字塔与巨石阵的建筑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王金甲的垫升法被认为是解了巨石阵之谜。一些人士认为王金甲的这个方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究竟是不是古人修建巨石阵的全部秘密,仍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巨石阵仍存诸多谜团
  有一些专家提出,当时的人们可能利用到了冰川特殊的地貌,使这些石块运送到了巨石阵,但是在索尔兹伯里平原没有任何冰川的痕迹。
  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些兰砂岩确实是通过人力从南威尔士被搬运到现在的位置,至于胆矾巨石是如何辗转380公里来到此处,至今仍是个谜。
  
  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断,巨石阵至少已由几千年以上的历史。
  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的氛围。
  12世纪初期,英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公元5世纪,亚瑟王的宫廷巫师墨林用神力从爱尔兰运来了巨石阵,而建造巨石阵的目的,是墨林准备用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来纪念亚瑟王的部下。
  考古工作者并不相信是神力搬运来的巨石,他们根据搜集的一些资料认为,早在17世纪史前巨石阵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最近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巨石块有天文现象的功用。巨石块与一年中白昼最长一日的日出相吻合。这可能意味着,巨石阵的建造者们是太阳的崇拜者。巨石块肯定不是德鲁伊特(古代凯尔特人中一批有学问的人—译注)建造的。在巨石阵被废弃后很久他们才在这里生存。
  巨石阵所在的地区有许多坟墓和神庙,它们都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世纪以来巨石阵本身就是一个圣地,但我不知道该圣地在什么时候或为什么废弃了。不幸的是,几个世纪以来有些石块已搬走去造房子,而另一些已经倒下。
  巨石阵在史前时代分为三个时期建造,前后将近一千年。第一期大约从公元前2750年开始,考古学家称之为「巨石阵第一期」。在这一时期中,最令人费解的事是被称为「奥布里洞」的遗迹。这些洞是十七世纪石一位古文物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这些洞是位在环状沟的内缘,同样围成一圈,总共有五十六个。这些洞是挖好后又立刻填平,并且确定洞中未曾有石柱竖立过。为何当初要挖五十六个,而不是整数的数目?是研究学者极伤脑筋的。根据牛津大学亚历山大?汤姆教授的研究指出,在综合英国境内其它环状石遗迹的研究后他发现,这些洞的排列与金字塔的构造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同样运用了「黄金分割比」。
  汤姆以英国环保局所绘制的标准地图为准,将第四号、二十号和三十六号洞穴连结后,便出现了一个顶端指向南方的金字塔图形。其后两个建造期的技术层次及规模都提高了,显见建造石柱群的人绝非未开化的原始民族。
  霍金斯认为,巨石阵中几个重要的位置,似乎都是用来指示太阳在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而从反方向看刚好就是冬至日太阳降下的位置。除了太阳之外,月亮的起落点似乎也有记载。不过月亮的运行不是像太阳一样年年周而复始,它有一个历时十九年的太阴历。在靠近石阵入口处有四十多个柱孔,排成六行,恰巧和月亮在周期中到达最北的位置相符,所以六行柱孔很有可能代表六次周期,也就是六个太阴历的时间,观测及纪录月亮的运行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三个重要时期
  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900年这段时间中,巨石阵的建造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段时期的巨石阵分布在Irish海以及Irish-Scolttish海路信道的周边地区,数量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直径超过30公尺以上,在圆阵之外都有一个独立石,似乎是一种宣告"此地已被占有"似的标示。
  公元前2600年左右-------金属被引入不列颠全岛,坚硬的凿刻工具被制作出来,这个时期的巨石阵更精致完美,像Somerset的Stanton Drew,Orkneys的BrodgarRing,直径超过90公尺。然而一些其它主要的石阵则小多了,一般只有18到30公尺。它们有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除了圆形石阵之外,还会现椭圆形的石阵,长轴方向指向太阳和月亮的方位。数目在宗教上也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不论巨石阵的圆周有多大,各地的立石数量都有独特的数目,如Lake District地区的数量都是12,Hebrides地区的则是13,苏格兰中部则是4、6或8个,Land‘s 通惠陵园End地区是19或20个,而爱尔兰南部是5。
  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最后时期,以传统方法建立的巨石阵数量便开始减少。整体形状也不是很完美,不是呈现妥圆形就是扭曲的环状。在规模上也大不如前,有的直径甚至还不到3公尺。
  
  巨石阵可能是祭祀场所
  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
  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德鲁伊教。德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据说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德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
  关于神秘的巨石阵,人们仍旧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陪葬品的数量要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阿彻。阿彻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考古人员发现,阿彻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从阿彻遗留下的牙齿形状和损坏的程度检测来看,他的童年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的,他很有可能是来自瑞士或者是奥地利一带。如果是阿彻建造了巨石阵,那么被视为英国古老象征的史前巨石阵将会是一名外来人的作品。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古人如何建造千年巨石阵
  具有千年历史的巨石阵在古代英语的意思是高悬在天上的石头,几千年前的人们究竟用什么方法建造了巨石阵呢?
  20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研究发现,史前巨石阵的建造期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不过当时并没有巨石,只是建造了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圆形土堤,在土堤内挖出了56个圆形坑,据考证,坑内当时很可能埋入了木桩,而木桩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季节变化的。
  公元前2000年,铜器时代初期,人们对巨石阵的进口进行了改造,当时铺设了壕沟和两道500米长的人行道,被称作“斯泰申石碑”的四座石柱,竖立在了巨石阵内侧,在这个阶段,似乎曾决定在中央竖起两圈蓝砂岩石柱,大约竖起四分之三圈石柱之后,可能由于计划改变,这项工程突然停止,于是石柱被搬走坑被填平。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巨石阵进入了建筑的第三个阶段,人们运来了100多块巨大的砂粒岩,并且建成了有30多个石柱的外圈,在外圈里侧布置了马蹄形。在第三阶段中期,在这5座石碑坊的里侧布置了许多蓝砂岩石柱,其中蓝砂岩的石柱残存到了今天。
  巨石阵的主要材料是蓝砂岩,小的有5吨,大的重达50吨。但在索尔兹伯里地区的山脉中并没有蓝砂岩。最后,考古学家在南威尔士普利赛力山脉中发现了蓝砂岩。考证结论说明,数千年前的人们,不仅能将坚硬的蓝砂岩从山体中开凿下来,还能轻松地将原本粗糙锐利的表面打磨光滑。考古人员在普利赛力山脉的采石场发现了一些废弃的石斧和金属工具,这些工具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考古人员推测,当时的建造者已经掌握了凿刻巨石的技术,巨石就是被这些工具从山体中开凿下来的。在找到需要的石块后,还要将这些较大的石块分割成预定尺寸的小石块,专家们从石块的开凿痕迹中判定,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一种木楔断口的方法,接下来用非常硬的沙砾连续打磨石块,来完成巨石最后的修整工作。
  这些巨石是怎样从南威尔士采石场运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呢?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些蓝砂岩确实是通过人力从南威尔士被搬运到现在的位置的。运输蓝砂岩最合理的路线是:巨石首先从普利塞里山经陆路到达靠近海岸的米尔福得港,然后将石料装上船,最后到达巨石阵。这条线路,水路长达300多公里,专家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载运巨石的船只。
  从普利塞里山脉到达巨石阵,陆地行程将近40多公里,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在陆地上运输这些巨石的呢?研究人员认为,运输巨石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运输的工具很可能是利用撬杠、滚木和绳子。古时候巨石阵周围的山谷里有茂密的树林,人们利用坚硬的树木充当滚木和撬杠,而一种叫做断树的树皮可以制造出绳子,考古学者首先将树皮放在湿泥里浸泡6个星期,树皮就变成了富有韧性的纤维,把它们绞在一起,就成了简单结实的绳索。
  在没有起重设备的条件下,古人又是如何准确地将横梁放到石柱顶部的呢?专家们认为,架置石块横梁很可能用的是“土屯法”。专家介绍说,土屯法就是利用斜面原理,用很多的土把两个柱子埋起来,形成一座山形,高度就是这个石头要到的高度,做成一个斜坡,然后从斜坡上把石头拉上去,下面用撬杠,很可能要铺原木,就位之后把土挖掉。
  在漫长的年代里,巨石阵犹如强劲的磁铁,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这是远古祖先有意留给后人的一个巨大谜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