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贞顺皇后随葬品

唐贞顺皇后是谁

  唐贞顺皇后即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容貌美丽,能歌善舞,而且很有文采,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李隆基废了王皇后,打算把武惠妃立为皇后,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才作罢。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设计加害了原来的太子李瑛与另两个皇子。唐开元二十五年,年仅38岁的武惠妃死亡。武惠妃生前享受的是皇后的待遇,死后更是被谥为贞顺皇后,她的墓被封为敬陵。
  唐贞顺皇后即武惠妃,生前并没有当皇后,所以没有被撤销皇后封号这一说,“贞顺皇后”是武惠妃死后追封的封号。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容貌美丽,能歌善舞,而且很有文采,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李隆基废了王皇后,打算把武惠妃立为皇后,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才作罢。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设计加害了原来的太子李瑛与另两个皇子。唐开元二十五年,年仅38岁的武惠妃死亡。武惠妃生前享受的是皇后的待遇,死后更是被谥为贞顺皇后,她的墓被封为敬陵。

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简史

  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699年-737年),又称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父恒安王武攸止,玄宗的表叔;母杨氏。武惠妃遗传了姑祖母武则天的聪慧、阴狠。差一点把高宗立武后的故事来个翻版。 因为武攸止早死的关系,其女自小养在宫中。李隆基即位后,对武氏相当宠爱。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废正室王皇后以后,封武氏为惠妃,而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其母杨氏封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与武信分别官至国子祭酒与秘书监。 贞顺皇后起初,惠妃生下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与上仙公主。这三个孩子长得姿容端丽,却都夭折,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惠妃生寿王李瑁,因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抱养李瑁,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但李瑁顺利成长,而且惠妃又相继生下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这个李瑁在日后收到父亲送上两二个“大礼”:一是被封为寿王,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第二份大礼则是君父李隆基贪恋儿媳美色,让其效仿祖母武则天先出家后再从空门中改嫁,并随便赐了个王公大臣的千金续为寿王妃。 玄宗对惠妃宠爱始终不衰,并且想立她为皇后。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 武惠妃(刘蕾饰演)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而且当时玄宗立的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但惠妃自己也有儿子,一但以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于是玄宗听从此话,没有立惠妃为皇后。 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来因武惠妃得到隆宠,这三个妃子也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不得宠而不乐,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他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 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便对他相当敬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著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武惠妃(刘蕾饰) 自从陷害三亲王以后,武惠妃的一名宫女值守夜班时突然大声惊叫并昏厥,醒来时说看到三个男鬼,武惠妃自然联想到三亲王,为掩人耳目,以宣扬歪邪之风为由,杀死该宫女,却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最后惠妃因此而死,年三十八。她过世后,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不能不说,玄宗对武惠妃是相当偏心的。虽然由于闹鬼事件,他多少知道了武惠妃的亏心事,但是他仍然对她的死表现得极其伤感。 他颁下了这样一道诏书:“存有懿范,没有宠章,岂独被于朝班,故乃施于亚政,可以垂裕,斯为通典。故惠妃武氏,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承戚里之华胄,升后庭之峻秩,贵而不恃,谦而益光。以道饬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备,六宫咨而是则。法度在己,靡资珩佩;躬俭化人,率先。夙有奇表,将加正位,前后固让,辞而不受,奄至沦殁,载深感悼,遂使玉衣之庆,不及于生前;象服之荣,徒增于身后。可赠贞顺皇后,宜令所司择日册命。” 武惠妃就这样以“贞顺皇后”的名份和尊荣入葬敬陵了。 玄宗面对这样一位谗杀了三名儿子的女人,虽然不按皇后丧仪发丧,但仍给了皇后的名分,还满脑门子装着“贞”、“顺”一类的词汇,不得不让人叹息:冤魂们实在是要求太低,真正该死的他们都忘了找了。

武惠妃是给鬼吓死的

武惠妃石椁什么用的

  武惠妃石椁是放棺材用的,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
  武惠妃石椁原葬于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贞顺皇后陵墓,该石椁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为宫殿形状石椁,结构由5 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
  高约2.3米、宽约2.6米,长约4米,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扩展资料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犯罪团伙盗挖西安一唐代陵墓。用炸药等打开陵墓后,犯罪分子被墓葬规格所震惊,尤其是一套图案精美的彩绘石椁,成了盗窃主要目标。该团伙先后6次入墓盗掘,并在公安局、派出所门口和盗墓周边站岗放风,监控警方动向。对石椁采取分解、打包的方式盗出,分批装箱偷运到广州。
  2006年1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成立专案组。2006年2月13日,警方破获该犯罪团伙,嫌犯交代,石椁后又在香港以100万美金的价格倒卖到境外,但拒不交代石椁去向。
  2007年12月,专案组获悉,石椁已被卖到美国,目前在一名美国古董商人手上。2010年3月4日,美国古董商同意无条件将石椁归还。
  2010年4月17日,重达27吨的石椁运抵广州港。4月30日,漂泊6年多的珍贵文物贞顺皇后陵被盗石椁抵达西安。6月17日,举行移交仪式。该石椁经修复后,将存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免费供人参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武惠妃石椁
  昨天还有新闻报道说武惠妃石椁的事情。
  椁,通俗来讲就是棺材套,用来保护棺材用的。许多大墓棺外不只有一层椁,不过武惠妃棺外只有一层。
  石椁,
  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石椁呈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石椁出土时椁门已经损毁严重,只剩下了门楣。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面部朝外、背负椁座,造型生动。石椁椁顶为罕见的歇山顶式样,为皇亲贵族的标志,仅次于庑殿顶。
  
  武惠妃石椁系唐代珍品,原葬与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贞顺皇后陵墓
  
  该石椁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为宫殿形状石椁,结构由5 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高约2.3米、宽约2.6米,长约4米,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武惠妃是唐玄宗宠爱的妃子,而石椁就是石头做的棺材的外皮!
  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隋唐嘉话之独孤信的记载

  总有人认为唐太宗的第三子吴王李恪具有隋唐两朝的血统是件非常稀罕的事,事实上但凡是对南北朝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所谓的两朝一脉是件多么稀疏平常的事,比如石虎的刘皇后即前赵的安定公主,所生石世被立为太子;比如拓跋什翼犍以前燕慕容皝之女为妻,其子即为北魏献明帝;比如北周宇文泰的元皇后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其子宇文觉便是后来的闵帝;再比如隋炀帝的萧皇后便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而他们的长子即元德太子杨昭。
  
  所以要想以两朝一脉推断出李恪的血统是多么的高贵,是多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以洗洗睡了。毕竟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各代王朝与统治者是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地换,唯有高门大姓的士族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这种公主下嫁根本不及士族之间的联姻来得更有身份。
  
  再想想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史书中对其的记载甚至只有一句话:“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极乐园公墓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政绩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在隋宫里没有公主封号、在唐宫里嫔妃品级低到没有记载甚或是不值得史官记载。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也就只是个五品长安园公墓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次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热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热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没入了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了朝中大臣贺若弼和诸位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杨妃生前很有可能并无妃位,不过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再者杨妃的祖父隋文帝杨坚的生母是吕苦桃,史书记载吕苦桃出身非常卑微,“其族盖微”,甚至“求访不知所在”,杨坚的舅舅吕永吉“性识庸劣,职务不理”,舅公吕道贵“性尤顽騃,言词鄙陋”,而杨坚又自称是弘农杨氏,他的生母是父亲杨忠的嫡妻——真正的弘农杨氏会以吕苦桃这样出身卑微的女子为妻吗?至于独孤信的血统,李渊的生母同样是独孤信之女,所以只要是李家的皇子,就都有独孤氏的血统,而不是李恪一人独有。而有些人在提到李恪的血统时,只敢从独孤信的血缘追溯起,唯独不敢从吕苦桃的血缘追溯起,这又是为何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