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定陵随葬品去向

关于定陵的传奇故事~~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个皇帝万历帝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当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中后期怠于朝政,终年不视朝,致使朝政日趋腐败。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历时6年才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如今,定陵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要吸引数百万游客来到这里,人们被这个古老的中国皇陵深深折服,感受着一代皇帝的传奇故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的秘密,但最终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定陵。
  
  □明代的永乐皇帝朱棣亲选陵址,并起名天寿山。从此,包括朱棣在内,总计有13代明朝皇帝于此修建了陵墓,整个陵区居然比当时明朝北京城的面积还要大……
  
  十三陵建造于公元15到17世纪的明朝,它的创建者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亲自主持选陵址,并起名天寿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明朝的皇家陵园。包括朱棣在内,共有13代明朝皇帝在这里修建了陵墓。到明朝灭亡时整个陵区的总面积已超过120平方公里,比当时明朝的都城——北京城的面积还要大。
  
  十三陵的总体布局就像一棵大树,每个陵墓如同是树枝,大树的主干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神道,是进入整个十三陵的必经之路。神道两边排列着十八对巨大的石像,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表示皇帝在死后仍是帝国的主宰。按照中国古代皇陵的陵寝制度,阴宅仿照阳宅,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宫建造。外围是高大的城墙,城墙内的宫殿也严格地按照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在十三陵每
  一个陵墓的后部,都建有一个明楼。明楼下立有皇帝的墓碑,明楼后是皇帝的坟墓。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一次秘密的考古行动在1956年春开始了……
  
  对十三陵的考古挖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
  
  在挖掘计划中,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在定陵宝城一处城砖脱落的相应位置挖开第一条探沟。探沟刚刚挖到1米多深,就在宝城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块砌在墙里的石条,擦去石条上的泥土,3个刻在石条上的字显露出来:“隧道门”。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同时在探沟的两侧发现了两道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隧道,伸向宝城的深处,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为减轻挖掘工作量,考古队没有继续第一条探沟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条探沟的延长线上挖开了第二条探沟。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条探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在第一条探沟中曾经出现的隧道砖墙也奇怪地消失了。
  
  进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现新的转机。一天,在第二条探沟的深处,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考古队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开挖了第三条探沟。到第二年5月,考古队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在金刚墙上,考古人
  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中国古书上记载,许多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不被盗掘,都在坟墓中设有复杂的暗器机关,一旦有人进入就会瞬间丧命。疑虑与担心在考古挖掘人员中蔓延……
  
  十三陵中所有的地宫都被深埋在陵墓最隐秘的位置。白万玉是考古队中最富有经验的考古专家,也是现场的实际指挥者,在打开金刚墙时白万玉也很担心会有意外发生。
  
  为了保障安全,考古队决定先把梯形开口最上面的几层砖拆下,金刚墙很快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经过谨慎的观察,考古队决定先派一个人进入地宫。白老决定派考古专家庞中威下去。庞中威回忆说:“我当时也害怕。给我在腰上拴了一条大麻绳,然后我背着一个手电筒就下去了。下去以后,弯着腰,躬着身,精神特别集中,心里也很紧张。”等他出来以后大家才松了口气。之后又有几个人跳了进去,
  借助手电筒和马灯,他们找到了地宫的大门。
  
  第二天,考古队决定彻底打开金刚墙。墙砖很快就被全部拆下,用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凿而成的地宫大门完全暴露在考古队面前。
  
  这是一座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石头宫殿,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前殿、中殿和后殿。考古队员最先进入地宫的前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祥鹤园公墓 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考古队员穿过前殿进入中殿,摆放在中殿内的座椅全部用白石雕刻而成,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座椅前面是用来祭祀的器皿,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
  万年灯。
  
  仿照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定陵地宫的左右有两个配殿。配殿通过狭窄的甬道与主殿相连。这里应是留给妃子陪葬的墓室,但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考古人员继续前进,最终找到了隐藏在地宫最深处的后殿,对应于紫禁城中的皇宫,后殿相当于皇帝生前居住的寝宫。挖掘定陵之前,人们已经知道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地宫内三口棺椁的发现印证了文献的记载。
  
  □万历皇帝生活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明朝末期,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其漫长的帝王生涯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这座墓室中,同死者一起埋葬的还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1572年,年仅10岁的万历继承皇位。万历的母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于是万历必须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儒家的传统经典,生活枯燥而乏味。在他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处理朝政时,又处处受到大臣的牵制。压抑的宫廷生活,只有聪明伶俐的郑贵妃给万历带来惟一的乐趣。万历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生的儿子,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万历无力改变,便采取了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对抗。万历在位48年,其中30年一直隐居在紫禁城的后宫,最后20年,他几乎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国家政务陷于瘫痪。
  
  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两。定陵即将竣工的时候,万历最后一次亲自到这里视察,然后默然返回北京。
  
  1620年,万历和自己的一位皇后先后病死并同九龙山公墓时入葬定陵,另一位早年病死的皇后也被迁来合葬。郑贵妃于10年后死去,她被大臣们看作是给国家带来祸患的女人,最终未能获得入葬定陵的权利。万历终于没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葬在一起。
  
  □定陵中的出土文物不仅让人联想起万历的人生,同时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明朝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手工艺取得的惊人成就。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在精心的准备后,考古人员打开了万历的棺椁。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帝棺椁。
  
  打开棺材以后,人们看见它凸凹不平,上面盖着一层金被,金被也部分糟朽塌陷了。考古人员开始对棺椁内的文物进行逐层清理,一直清理到第11层,才找到了万历的尸体,尸体已全部腐烂,只留下了一个干枯的骨架。
  
  地宫中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随葬品里有被称为冕的皇冠,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在棺椁中发现的金冠,需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这说明明朝的手工业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贵重金属制作工艺。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出土的衮服采用中国传统的缂丝工艺织造而成,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这件衮服,也需要10年的时间。随葬品里的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总计使用了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才全部完成。
  
  2003年,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昔日的皇家陵园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http;//www.mypcera.com/book/index.htm
  看到《风雪定陵》这本书,你看看,你要知道里面都有~
  里面很深刻的写了,张居正和万历和感情和大明的风云变换

十三陵中为什么当时选择开挖了定陵而不是其他

  对十三陵的考古挖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
  
  在挖掘计划中,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在定陵宝城一处城砖脱落的相应位置挖开第一条探沟。探沟刚刚挖到1米多深,就在宝城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块砌在墙里的石条,擦去石条上的泥土,3个刻在石条上的字显露出来:“隧道门”。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同时在探沟的两侧发现了两道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隧道,伸向宝城的深处,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为减轻挖掘工作量,考古队没有继续第一条探沟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条探沟的延长线上挖开了第二条探沟。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条探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在第一条探沟中曾经出现的隧道砖墙也奇怪地消失了。
  
  进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现新的转机。一天,在第二条探沟的深处,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考古队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开挖了第三条探沟。到第二年5月,考古队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在金刚墙上,考古人
  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中国古书上记载,许多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不被盗掘,都在坟墓中设有复杂的暗器机关,一旦有人进入就会瞬间丧命。疑虑与担心在考古挖掘人员中蔓延……
  
  十三陵中所有的地宫都被深埋在陵墓最隐秘的位置。白万玉是考古队中最富有经验的考古专家,也是现场的实际指挥者,在打开金刚墙时白万玉也很担心会有意外发生。
  
  为了保障安全,考古队决定先把梯形开口最上面的几层砖拆下,金刚墙很快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经过谨慎的观察,考古队决定先派一个人进入地宫。白老决定派考古专家庞中威下去。庞中威回忆说:“我当时也害怕。给我在腰上拴了一条大麻绳,然后我背着一个手电筒就下去了。下去以后,弯着腰,躬着身,精神特别集中,心里也很紧张。”等他出来以后大家才松了口气。之后又有几个人跳了进去,
  借助手电筒和马灯,他们找到了地宫的大门。
  
  第二天,考古队决定彻底打开金刚墙。墙砖很快就被全部拆下,用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凿而成的地宫大门完全暴露在考古队面前。
  
  这是一座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石头宫殿,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前殿、中殿和后殿。考古队员最先进入地宫的前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考古队员穿过前殿进入中殿,摆放在中殿内的座椅全部用白石雕刻而成,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座椅前面是用来祭祀的器皿,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
  万年灯。
  
  仿照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定陵地宫的左右有两个配殿。配殿通过狭窄的甬道与主殿相连。这里应是留给妃子陪葬的墓室,但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考古人员继续前进,最终找到了隐藏在地宫最深处的后殿,对应于紫禁城中的皇宫,后殿相当于皇帝生前居住的寝宫。挖掘定陵之前,人们已经知道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地宫内三口棺椁的发现印证了文献的记载。
  
  □万历皇帝生活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明朝末期,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其漫长的帝王生涯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这座墓室中,同死者一起埋葬的还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1572年,年仅10岁的万历继承皇位。万历的母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于是万历必须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儒家的传统经典,生活枯燥而乏味。在他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处理朝政时,又处处受到大臣的牵制。压抑的宫廷生活,只有聪明伶俐的郑贵妃给万历带来惟一的乐趣。万历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生的儿子,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万历无力改变,便采取了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对抗。万历在位48年,其中30年一直隐居在紫禁城的后宫,最后20年,他几乎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国家政务陷于瘫痪。
  
  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两。定陵即将竣工的时候,万历最后一次亲自到这里视察,然后默然返回北京。
  
  1620年,万历和自己的一位皇后先后病死并同时入葬定陵,另一位早年病死的皇后也被迁来合葬。郑贵妃于10年后死去,她被大臣们看作是给国家带来祸患的女人,最终未能获得入葬定陵的权利。万历终于没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葬在一起。
  
  □定陵中的出土文物不仅让人联想起万历的人生,同时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明朝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手工艺取得的惊人成就。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在精心的准备后,考古人员打开了万历的棺椁。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帝棺椁。
  
  打开棺材以后,人们看见它凸凹不平,上面盖着一层金被,金被也部分糟朽塌陷了。考古人员开始对棺椁内的文物进行逐层清理,一直清理到第11层,才找到了万历的尸体,尸体已全部腐烂,只留下了一个干枯的骨架。
  
  地宫中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随葬品里有被称为冕的皇冠,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在棺椁中发现的金冠,需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这说明明朝的手工业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贵重金属制作工艺。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出土的衮服采用中国传统的缂丝工艺织造而成,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这件衮服,也需要10年的时间。随葬品里的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总计使用了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才全部完成。
  
  2003年,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昔日的皇家陵园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定陵地下宫殿发掘记

  关于古墓发掘的纪实资料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福田公墓,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著。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十七,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
  
  1:众神的宫殿
  
  作者:理查德·艾尔曼
  
  1999年3月3日,人类考古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发现正通过卫星向全球现场直播……著名预言家凯西在上个世纪曾说,20世纪末,人们将开启狮身人面像隐藏了数千年的“档案馆”,以揭开人类起源与智慧之谜。而埃及古老的谚语则告知我们:每当世纪交替之时,神秘的金字塔或通往远古的墓道就会被发现,从而找到一段人类失去的历史。
  
  2:废墟的真相
  
  作者:吕贝克·斯特夫
  
  你即将看到: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
  
  3:水晶头骨之迷
  
  作者:凯瑞·路易斯·托马斯
  克利斯·马顿
  
  美洲土著人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祖先留下了十三个水晶头骨,当地球文明达到极致时,它们会重新出现,并揭示出人类过去和末来的秘密……
  
  九十年代,英国的两个电视制片人果然在中美丛林的古庙废墟中,找到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水晶头骨,他们追踪调查,终于发现十三个水晶头骨已全部现世,每一个头骨都来历不凡且具有不可理喻的一些灵异表现。 这一发现和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一样神秘莫测,引起全球考古学界的一场激烈论战……
  
  本书是关于这一发现探索过程的真实全纪录,作者摄制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已在英国BBC及欧美各大电视网播映,引起举世瞩目。
  
  4:破译圣经
  
  作者:苏拉米·莫莱
  
  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笼罩着令人炫目的神秘光环,上帝从天国来到人间,又从人间回到天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将天国的幻象多次投印到人间的大地上,而且还将其深深地投印在地球先民的脑海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从“大西洲”到“太平洲”;从《神秘埃及》到巴比伦泥版;从漫天烈火的所多玛到惊天动地的通古斯;从密咒遍布的帕姆帕沙漠到丛林深处的卓尔金星……
  
  在这本书中,穿过历史的迷瘴,我们将通过《圣经》与那些上帝的羔羊进行对话,从亚当到基督,从但丁到诺查丹玛斯……他们将讲述天国的神圣,他们还将述说天国的神秘。
  
  5: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人类的起源的说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葛瑞姆·汉卡克以他自己的角度和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并写了人是太空人的后代此书, 从中以他自己的带有一些超意识的眼光去探讨了这个问题, 您不妨在读了此书之后, 与作者一起去回味这份独特的滋味!
  定陵地下宫殿发掘记http://video.zhulong.com/shipin/detail.asp?id=238491#
  请看央视10套探索发现节目的《考古中国》系列片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BF%BC%B9%C5%D6%D0%B9%FA&id=28416
  爱莫能助呀
  给你找了没找到.

郭沫若挖明定陵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在我国的考古历史上其实有一次很失败的墓穴挖掘活动,这一次活动的考古团领队人就是郭沫若。开始本来是想挖朱棣的墓,但是在实地考擦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朱棣墓长陵的入口,倒是发现了埋藏着万历皇帝的定陵的入口,为了积累挖掘帝陵的经验,好吧,定陵就定陵吧。
  于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就惨了,他们的尸体被带回中科院进行修补,修补完以后差点被拿到国外展览,后来又被放在墓穴门口供人观看。除了帝王的尸骨,定陵里面还有着数不胜数的随葬品,皇帝的随葬品那能随便吗?桩桩件件都是精品。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