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文化纯惠皇贵妃地宫随葬品

《如懿传》如懿历史原型是谁

  继皇后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如懿,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续集《后宫如懿传》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皇后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记载为乌喇那拉氏)
  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记),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扩展资料:
  继皇后乌拉那拉氏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乌拉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乌拉那拉·如懿
  如懿是《如懿传》中的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1. 静安墓园  雍正年间,辉发那拉氏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通惠陵园 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2.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日,弘历的嫡皇后孝贤皇后病逝,中宫皇后的位子出现空缺。
  3.   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五日,正式册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从此,那拉氏登上了皇后宝座。
  4.   那拉氏自正位坤宁以后,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皇陵展谒,都令皇后伴驾同行。她被立为皇后刚一年半,就于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第二年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
  5.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硕和嘉公主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清宫的《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配备两名宫女。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是时隔十几年之佛山陵园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
  6.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薨,诏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上,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
  《如懿传》如懿历史原型是皇后辉发那拉氏。
  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
  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扩展资料:
  乌拉那拉·如懿介绍:
  乌拉那拉·如懿,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续集《后宫如懿传》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家道中落之继后,惜情却伤情之妻。出身大族西静园公墓,少时骄傲任性,家道中落后日渐沉稳。入宫屡受磋磨,更习得谋略与手段,但始终不改倔强与真情。
  明知后宫难得一人心,仍渴望夫妻间的尊重与信任。也得乾隆珍重扶持,一路由冷宫走至继后。却在位居中宫之后,与乾隆渐行渐远。
  终至断发与帝决裂,独守青樱弘历的美好回忆而去。如懿看破帝家凉薄、世事红尘,却也是不悔一生爱一人。
  在剧版/修订版的结局:
  如懿因芸角之事而决定反击,借众人之力,设下“毒心”之局。借太后之力,在皇帝龙体“虚弱的时候,”以储位为诱饵引嬿婉入瓮,以皇帝疑心使嬿婉方寸大乱。
  借海兰之力,以凌云彻的戒指作为证据;借春婵、佐禄、王蟾之力,成功让嬿婉招认所有罪行。皇上请求与如懿重修旧好,但是如懿已经看破男女之爱的“兰因絮果”。
  只是让皇上保重。如懿在翊坤宫看着从前郎画师给自己与皇上画的画,她拿起剪刀将画从中剪开,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后一晚,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
  望着皇上曾经送给自己的绿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由于卫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认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宫中所有事约束,于是始终没有复其位分,认为这样也许是放了她。
  如懿之后,皇帝下令选秀不再选乌拉那拉氏,让乌拉那拉氏后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嘉庆四年,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翻找出盛放着如懿断发的盒子。
  剪下自己的白发,与如懿的断发放在一起。乾隆捧着盒子入梦,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绛雪轩,看着年轻的青樱向他走来。乾隆安详离世,此时殿内枯死多年的绿梅终于发了新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后辉发那拉氏
  如懿是《如懿传》中的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乾隆帝的那拉皇后真的葬于纯惠皇贵妃的墓里吗

  乾隆皇帝弘历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她葬在了裕陵妃园寝(也称纯惠皇贵妃园寝)前排正中主宝顶下的地宫内,与纯惠皇贵妃葬在了一起。
  在清东陵 你可以去看看
  裕陵妃园寝是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旁,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二十七年完工。

纯惠皇贵妃为什么不入葬裕陵

  有许多朋友问我:死在纯惠皇贵妃之前的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和死在纯惠皇贵妃之後的令懿皇贵妃都祔葬了裕陵,既然纯惠皇贵妃如此受宠,为什麼单单不将她祔葬裕陵呢?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一定的深度,很不好回答。因为在任何清朝史书上和清宫档案上都没有记载。一个皇妃葬在哪个位置,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皇帝将某皇妃葬在哪里,一般皇帝不说明原因。所以说,为什麼不将纯惠皇贵妃祔葬裕陵,只有乾隆帝一人知道,只有他才具有最权威的解释权。不过,唯独不将纯惠皇贵妃祔葬裕陵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乾隆帝所以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经过我长时间地分析研究,终於悟出了其中的奥秘。裕陵地宫的金券内共有七个棺位,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摆放七口棺椁,葬七个人。正面棺床有五个棺位,两侧的垂手棺床上各有一个棺位。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葬入了淑嘉皇贵妃。正面棺床正中之位是乾隆帝的棺位,是其他任何人不能占用的。这就是说,到纯惠皇贵妃死时,地宫内还有二个棺位没有占用(乾隆帝的棺位不计)。在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皇后乌喇那拉氏正在得宠之时。假设皇位继承人的生母不是皇后而是妃嫔,那麼她将来一定要尊为皇后的。如果皇后和皇位继承人的生母都死在了皇帝之前,这两个人都理所当然地要葬入裕陵的。这样,地宫内的棺位就已占满。所以在乾隆二十七年纯惠皇贵妃死後,裕陵地宫必须京南万佛园要保留二个空棺位,一个是留给当时的皇后,一个是留给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的生母。如果事前不考虑到这种情况,把纯惠皇贵妃葬入了裕陵,那麼地宫里只剩下了一个空棺位。如果恰恰皇后和皇位继承人的生母都死在了皇帝之前,那麼事情就不好办了。精明的乾隆帝不会不考虑到这种情况的。我认为就是出於这个原因,才未将纯惠皇贵妃葬入裕陵。後来的事实是:皇贵妃魏佳氏生的皇十五子永琰在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冬被密定为皇位继承人,魏佳氏死於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正月二十九日,魏佳氏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生母,当年就葬入了裕陵地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後来失了宠,死後将她葬入了妃园寝,才使得裕陵地宫出现了一个空棺位。皇后乌喇那拉氏是在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七月十四日死的,如果她生前没有失宠,也必然葬入了裕陵。所以说,不将纯惠皇贵妃祔葬裕陵而葬入了妃园寝,表明乾隆帝思虑缜密,处事周详,精明之至。

雍正跟那几位妃嫔合葬地宫

  雍正的陵寝叫做泰陵,乌拉那拉皇后(孝敬宪皇后)和年贵妃(敦肃皇贵妃)陪葬其中。
  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熹妃)因为去世在雍正之后,所以单独营造了陵寝,称为泰东陵。
  另外还有泰陵妃园寝,其中埋葬了雍正剩余的21位妃嫔,包括:
  纯懿皇贵妃(裕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懋嫔宋氏,以及五位贵人、七名常在、四名格格。
  5位贵人是: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
  7名常在是:那常在、马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顾常在。
  4名格格是:苏格格、伊格格、张格格、张格格。
  你说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