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文化秦汉古墓有哪些随葬品

中国古代西汉墓葬的葬法及陪葬品

  秦汉 汉代普遍用横穴式的洞穴作墓圹﹐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首先发生在黄河流域﹐然後普及到各地。在秦和西汉前期﹐贵族地主阶级仍沿用竖穴式土坑墓﹐墓中设木椁。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和北方的边远地区﹐竖穴式木椁墓一直延续到西汉後期﹐甚至东汉前期。在秦和西汉的竖穴式木椁墓中﹐棺椁制度沿袭周代的礼制﹐有严格的等级。有些汉墓还使用了所谓“黄肠题凑”。
  在贵族大墓中﹐河北省满城汉墓和山东省曲阜九龙山汉墓可以作为西汉中期新兴的横穴式墓的代表。它们是在山崖中穿凿巨大的洞穴﹐作为墓室﹐故称“崖墓”﹐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房屋。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一般的横穴式墓是地下的土洞墓﹐规模较小﹐构造较简单﹐墓主属于下层地主阶级。这种土洞墓﹐在汉代以後的各个时期﹐长期流行。汉代的新的墓制﹐还表现在中原一带的 “空心砖墓”。它只流行于西汉一代﹐到东汉基本上即已绝迹。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开始出现用小型砖建筑的墓﹐一般称为“砖室墓”。到了东汉 ﹐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贵族官僚们的砖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布局模仿他们的府第。许多墓里还绘有彩色壁画(见彩图 河南洛阳西汉墓壁画 ﹑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属吏图 ﹑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祥瑞图 ﹑ 内蒙古和林洛尔汉墓壁画﹕宁城图(部分) ﹑ 山东梁山汉墓壁画﹕淳于车马出行图 ﹑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石室墓﹐到东汉在某些地区盛极一时。墓室中雕刻著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有的石室墓﹐ 也绘有彩色的壁画。东汉时期﹐四川省境内的砖室墓往往在壁上另嵌一种模印著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在四川各地﹐东汉及其以後还流行崖墓。
  中国古代棺椁并称﹐都属葬具。西汉中期以後的各种横穴式墓﹐特别是东汉的砖室墓和石室墓﹐墓室本身就起了椁的作用﹐可称“砖椁”和“石椁”﹐而墓室内的葬具则是有棺无椁。西汉前期和中期﹐夫妻合葬仍然采取“异穴合葬”的形式。西汉中期以後﹐制度一变﹐除帝陵以外﹐一般都是夫妇同墓合葬。横穴式的墓室﹐为同墓合葬提供了方便。
  汉墓中的随葬品和战国时代相比﹐青铜器减少﹐漆器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为了储存大量的食物和饮料﹐墓内常有许多大型的陶器。西汉前期和中期﹐主要随葬生前的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後﹐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 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偶像。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在西汉中期的贵族墓中 ﹐仍然有用车﹑马殉葬的﹐但车和马都埋在墓室和墓道内﹐而不是在墓的附近另设车马坑。西汉晚期以後﹐不再用真车﹑真马殉葬﹐而是用木制或陶制的车马模型来替代。在南方地区﹐还有用木船或陶船的模型随葬的(见彩图 铜贮贝器(西汉) ﹑ 漆盒 ﹑ 漆盘 ﹑ 漆匜 ﹑ 漆 ﹑ 漆盘 ﹑ 漆案和杯盘 ﹑ 釉陶鼎 ﹑ 釉陶楼阁 ﹑ 彩绘陶壶 ﹑ 陶船 )。
  在汉代﹐以人殉葬是非法的。因此﹐在考古发掘中﹐除个别例外﹐已经见不到人殉。从商代开始的残酷的人殉制度﹐至此基本上终止。作为奴婢的替身﹐木俑和陶俑被多量地放置在统治阶级的墓中。
  在地面上﹐统治阶级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东汉时盛行在墓前建石阙﹐并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还流行在墓地上立石碑﹐记述墓主人的死亡日期﹑家族世系及生平事迹。
  陕西省临潼的秦始皇陵﹐ 是中国第1个帝陵。陵园平面成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围墙。坟丘在陵园的南部﹐平面成方形。陵园的北部设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先例。西汉的帝陵﹐除文帝的霸陵系 “因山为藏”以外﹐都筑有覆斗式的方形坟丘﹐其位置在陵园的中央。陵园的平面成正方形﹐四周筑围墙﹐每面开一“司马门”﹐门外立双阙。汉承秦制﹐在陵园设寝殿。汉代帝後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後陵在帝陵之旁﹐其规模较帝陵为小。以惠帝时在长陵建原庙为起始﹐西汉诸陵都在陵园附近建庙。东汉的帝陵﹐从明帝的显节陵开始﹐陵园周围不筑墙垣而改用“行马”﹐并在坟丘之前建石殿以供祭享。从显节陵开始﹐陵园附近都不再建庙(见秦汉墓葬)。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汉代至隋代的古墓中可能有哪些陪葬品或者壁画之类的东西

  古墓中常见之物,古人常用瓷器陪葬。 陪葬的童男童女:古代贵族的专利,这些童男童女都是活着的时候,除了口服水银之外,在头顶、后背、脚心等处还要挖洞,满满地灌进水银,死后再用水银粉抹遍全身,就像做成了标本一样,历经万年,皮肉也不腐烂。这种技术远比古埃及的木乃伊要先进得多,不过两种文明的背景不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而且用灌水银的办法保持尸体的外貌,必须要用活人,死人血液不流通,没法往里灌,所以这种技术从来没用在任何墓主身上。尸体上有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一片片黑紫色斑点,陪葬的人或者金银玉器经常会涂抹水银粉,时间久了会产生化学变化,年代近的会呈现棕红色,年代远了就变成黑紫色,这种斑块俗称“水银斑”或者“水银浸”,也有些地方称尸斑为“烂阴子”、“汞青”。
  青铜的灯台:常被制成灯奴的形状,双膝跪倒手托宝盏,亦是贵族墓中常见之物。
  空槽钺: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凸刃斧: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雀翎玉衣:金丝穿成的玉衣。
  殉葬沟:堆满殉葬品的深沟,地位显赫的墓主不只堆有金银玉器,更有专门的牛马殉葬沟。
  铜人车马:陪葬品
  另关于明器的知识:明器都是倒斗倒出来的,一直埋在古墓之中,这古墓也有新斗、旧斗、水斗、脏斗、陈斗之说。首先是望,看看这款式做工,形状色泽。其次是闻,这在明器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南边有人造假,把赝品泡在屎尿坑中做旧,但是那颜色是旧了,味道可就不一样了,那味道比死人的屁塞(古尸肛门里塞的古玉,防止尸气泄露导致尸体腐烂)来也臭得多,做得外观上古旧是古旧了,但这一闻就能闻出来,瞒不过行家的鼻子。再者是问,这物件从何而来,有什么出处没有,倒斗的人自然会把从哪个斗里倒出来的一一说明,我就可以判断,他说的是真是假,有没有什么破绽,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判断这物件的真假和价值。最后就是用手去感觉了,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从我手中过的古董不计其数,我这双手啊,跟心是连着的,真正的古董,就是宝贝啊,它不管大小轻重,用手一掂一摸一捏,就能感觉出分量来,这分量不是指物件的实际重量说的,古物自身都有灵性,也有一种百年千年积累下来的厚重感,假货造得再像,这种感觉也造不出来
  额

汉朝时期墓葬有什么随葬品不啊

  五铢钱,木俑!
  谢谢
  墓葬也分三六九等的,恐怕你看到的木和马王堆这类贵族墓是不能比的。。。
  汉人还多喜欢将书籍带入墓地,西汉时代贵族还喜欢搞个非衣(招魂幡),东汉时就变成画像砖了。。
  
  那是那是 谢谢了啊
  古代墓葬体制也是有严格等级划分的 你们那里挖的可能是个穷人或中产者的墓 陪葬品就会很少啊

秦始皇陵中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埋葬着这个希望子孙世代做皇帝的始皇帝的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史载殡葬习俗,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时也生产着奇迹。
  
  1974年3月兵马俑从5米深的地下“横空出世”,是几位农民的幸运,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地处秦始皇陵东侧达1.5公里,以兵马俑一、二和三号坑为主体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仍占地3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8000兵马俑如同复活的军团一般,宿卫着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虽是陶俑,但它们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或腰束革带,腿扎裹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或黑发,蓝袍,绿脸,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
  
  经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可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大部分。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公里, 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现存高76米,周围有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陵墓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桃峰陵园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今天,秦兵马俑出土已30年,令人惊异的秦代“百戏俑”、“文官俑”、青铜仙鹤等也相继出土,秦陵的奇迹故事还有多少仍待后人去探寻。

秦朝时贵族墓葬陪葬品有哪些

  贵族的陪葬品……如果是公侯:1金桐器皿各百件
  2编钟,各种乐器,铜乐师,铜歌舞伎
  3珪珏玦等陪葬玉按照礼制只能一套,不能超过帝王数。
  4公侯王爵陪葬墓里不得有鼎,所谓鼎是问鼎天下的意思,世间只能帝王家有,即使是王侯家发现会被视为造反,封地会立刻被驳,所有人的脑袋都会不保……(现在的盗墓小说很坑爹……)
  5墓主人的生前日用品……所以一般会在主墓室左右各开两个墓室,一个是陪葬品,另一个则放置墓主人的侧室妃。出了主墓室外殿里则放置赏赐官仪。
  你想干嘛?那些玩意儿反正都是些贵重的,什么鼎,玉器,黄金制造的东西,还有女的就有一些贵重的装饰品
  贵族的话会出现些特制的青铜冥器或是生前用过的一些青铜器,还会出现些陶制的房屋之类的物件。老百姓的墓葬简单的太多了,几件陶器,几枚五铢钱最为正常。

秦汉时期有哪些青铜器

  一、秦汉时期青铜器工艺
  秦代青铜器追求的是浩大磅礴的气势,同时突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这两点是秦代青铜艺术的显著特点。
  两汉时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经与青铜时代的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器物的性质、种类、形制、工艺技术及经营管理上有了根本的不同。秦汉时代的青铜制农具、工具天山陵园、武器逐渐被同类的铁制品所代替,甚至日常生活用器如釜、镜等,也出现了铁制品。漆器和瓷器的发展逐步取代了青铜器,因此两汉时代的青铜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大大逊色了。但是从遗留下来的两汉时代的大量青铜遗物和近年考古发现的有关冶铸遗址来看,这一时期仍然有大量的青铜器进行生产,而且青铜铸造业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完全转到日常生活用器的制作上来。又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大量地铸造青铜货币。
  总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具有很明显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金银与镶嵌工艺。两汉初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已有的错金银与镶嵌技术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工艺更加精湛。此时,一些王室和诸侯王等贵族葬墓内出土的金属细工铜器可称得上是奇珍异宝。
  第二,鎏金与镶嵌技术。青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两汉时发展到高峰。鎏金工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金粉和汞的合金涂在青铜器的表面,经过烘烤,汞即蒸发,金就留在器的表面了。经过鎏金处理的青铜器不但器物外表色泽金灿美丽,而且鎏金本身对保护青铜器,使其不氧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青铜器上细线刻纹的发展。青铜器上细线刻花纹早在春秋时代就已萌发。到了战国时,这种线刻图案发展起来,多装饰在铜匜、铜鉴等器物上。青铜器上的这种工艺手法,到了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后期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得更为发达。
  二、秦汉时期青铜器纹饰
  这时期的北方铜器上的动物纹仍然以浮雕和透雕为主,尤其以长方形透雕带饰最为典型。按题材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伫立或伏卧形。这一类动物纹包括双羊、牛、双驼、双鹿、野猪及伏(卧)状马。传世品中也有类似的伫立状双羊、双驼、双鹿或三鹿。此外,传世品中还有伫立状马、驴,伏(卧)状绵羊等形象。 第二类,搏斗或撕咬形。这类题材包括双马互斗、犬马相斗、犬鹰相斗、鹰袭击鹿、双龙纠结等。传世品中也有类似的鹰虎相斗、鹰袭击幼鹿、双马互斗的形象。此外传世品中还有虎食绵羊、虎踏羊头、虎食鹿、虎羊相斗、虎马相斗、虎豹相斗、朝阳陵园虎驼相斗、鹰驴相斗的图形。
  第三类,人物活动形。这类题材有双人角斗、骑马捉俘图形。此外,传世品中还有武士驱车图形。
  除了以上三种纹饰题材外,这时期带扣还有浮凸的奔驰状马或飞马形象。传世品中还有牛头形带扣、双驴或四驴纹饰牌等。
  这一时期的动物纹构图复杂,设计奇巧,用不同的层次来表现动物各部位的特征,以及富于变化的形态,刻画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如伏卧、伫立、栖息、奔跑、惊吓、争夺猎物、相互撕斗等,甚至面部、肌肉、毛发细部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偶蹄类动物的蹄子,通常以柳叶形、三角形或圆点凹纹表示,猛兽及鸟类的脚爪以刻线纹或牛角状纹来表现。除此之外,有些饰牌上还用许多装饰图案相配合,常见的有柳叶形、圆点形及树枝状花纹。
  第四节秦汉时期青铜器铭文特征
  秦代的铭文由于文字的统一,已广泛使用小篆。小篆即秦篆。汉代出现了汉隶,铜镜上多以吉祥语为内容,但很多玺印上仍使用鸟虫书。
  汉代青铜器铭文主要应掌握两点,即文字风格的特殊性和铭文所记载内容的特点。
  一、文字风格
  汉代青铜器铭文中的简化字很多,简化的方式主要有五种:省略笔画或偏旁、整体简化、截笔、借笔、草化。繁化字不多,繁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增加表意偏旁和加饰笔。汉铭文通假字很多,有的本字和借字共同见于汉铭文,有的则在汉铭文中只见借字而不见本字。青铜器铭文中的字讹误现象在其他时期并不多见。
  二、“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
  这时的“物勒工名”有三种类型:三级制(即制造、主造、省造)、二级制(即制造、主造或制造、省造)、一级制。此外,汉代青铜器中的纪年铭文有两种:宫廷纪年和王国纪年,所记的时间多是制作时间、铭刻时间。汉代有铭文的青铜器大多自己铭刻得很清楚,还有表明器物的使用场所的。因当时青铜器往往是批量生产,成批使用,所以沿用战国时期给青铜器编号的方式,在青铜器上铸刻有数字编号、天干编号。
  编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殇
  青铜器是古代用来盛物品,如盛食品,盛水,酒的器具。青铜器为何会在商周时期达到高峰,而后来却越来越少了呢?
  
  永宁陵园这与中国日常器具的变化和金属冶炼进步有关系。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器,当时用来盛食品,做饭等;
  
  后来,又掌握了冶炼金属——青铜技术,于是,就有了青铜器。但是,由于青铜器冶炼的少,只有社会上层才能使用,如礼器,食具,少数用于兵器,下层民众仍然使用陶器,此时陶器也在进步。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但是,此时,铁的产量很小,青铜器仍然占主要市场。
  
  秦汉时期,人们冶炼出了大量铁器,铁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武器制造,青铜器在很多方面不如铁器便利,渐渐少了;但是在铸造一些礼器、贡器方面仍有使用;这些都是博宝艺术网上介绍的。
  东汉晚期,人们在制造陶器上有了质的突破,成功地烧制出瓷器,在生活中,瓷器的造价低,迅速走向大众,走向社会上层,因此,青铜器越来越被人们遗忘。
  魏晋南北朝时,瓷器的制作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出现了白瓷。百姓的日常饮食用具多用白瓷。有时候用陶器。比如花盆,水缸;而青铜器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唐代,瓷器的制作工艺更加提高。瓷器的质的坚硬度更加提高。
  宋代,瓷器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瓷器发明出青花,进入彩瓷生产时代。
  明代,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
  所以,青铜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只是在一些宗庙中,铸造了一些青铜礼器,作为祭祀的器具。使用已经很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