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周时代青铜随葬品的组合有什么说法

什么样的商周墓陪葬青铜器

  展开全部
  
  
  贵族,当然多少还是有等级区分。辨等列、明尊卑。
  
  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
  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簋;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与此相配合的是:五鼎或五鼎以上的贵族,可随葬真车真马;而五鼎以下的贵族,只能随葬象征性的车马器;同时,三鼎或三鼎以上的贵族才能用双重椁
  
  礼器既然代表死者生长青园骨灰林前或死后的政治或社会地位,因此陪葬礼器常有超过死者身份的现象,这现象与其说是让先人在死后享有生前无法企及的较高地位,不如说是继承的后人不安于位,这便是当时儒家痛心疾首的“逾礼”。葬礼上的“逾礼”,往往是“加等”的结果。在当时“政在大夫”或“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下,擅自逾礼加等,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晋国相当于卿大夫的贵族墓里,居然用了九鼎、八簋、三套编钟与一套编磬来随葬,其逾越古礼的程度实不亚于鲁国季氏的“八佾舞于庭”;山西侯马地区,相当士阶层的末流贵族,也用一套编钟、两套编磬来陪葬,超过了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卿大夫身份的虢国太子墓。
  
  平民墓葬中,这种“逾礼”的现象更为明显,洛阳中州路,有随葬品的165座墓,代表从春秋到战国平民墓葬的变化。除了少数有铜礼器的墓外,墓中的陶器组合在春秋早期完全是鬲、盆、罐等日用器;春秋中期开始出现个别的陶鼎等礼器;春秋晚期,陶制礼器已占压倒性优势;到了战国时期,豆、壶这类陶礼器就完全取代了鬲、盆、罐等一般陶器。逾礼的现象也表现在修隧(墓道)上,在周代修墓道是天子的专利,像晋文公那样有功于王室,当他请求周天子准他为自己修隧时,都碰个软钉子。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
  古代用泥范铸造:
  泥范铸造的工艺是:1.制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2.翻外范。将调合均匀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压,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按照器物的耳、足、鋬、底、边、角或器物的对称点,用刀划成若干块范,然后将相邻的两泥范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后晾干,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补范内面的花纹,这就成了铸造所用的外范;3.制内范。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天慈墓园4.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5.浇铸。将融化的青铜溶液沿浇注孔注入,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经过打磨修整,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
  所以没有完全一样的。
  展开全部
  
  
  青铜器是统治阶级的标志,只有皇族和王族才可以以等级放青铜器,部分特殊的官员在皇族允许下也可以放置青铜器

西周帝王陪葬规格,要详细的,急!急!急!

  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西周墓葬往往以人殉葬,少者1人,多至7人。殉葬人大都放在二层台上,有的还有葬具。北京琉璃河的大型墓中没有发现殉葬人,而在多座中型墓中则发现有殉葬人。可见是否用人殉葬并不完全取决于墓的大小或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在张家坡已发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发现有殉葬人的约占7%,都是西周早期墓葬,而这里的西周晚期墓中却不见有用人殉葬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早期的铜礼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同商代晚期没有多大差别,西周晚期酒器类大大减少,食器类数量增加,鼎、?的器形和纹饰也有较大的变化。长安普渡村发现的穆王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3枚一套的编钟。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西周早晚期墓葬在随葬陶器的组合与器形上都有较明显的区别。北京墓地价格表
  南方土墩墓中的青铜礼器,往往富有地方特征,如鼎的三足外撇呈尖锥状,器物也往往两两成对。此外,还有一些用途不明的器形,如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一对角形器和屯溪出土的一对五柱形器。这一地区的墓中通常随葬较多的原始瓷器,器类、器形变化也较多。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中虽也有随葬原始瓷器的,但数量很少,器形也较单一,多为豆形器。出土的玉石装饰品有壁、琮、圭、璋、柄形饰以及鱼、龙、鸟、兽等动物雕像,还有玛瑙、琉璃串珠等饰物。在琉璃河等地还出土有西周时代的漆器,但大都朽没,仅存痕迹,可以复原器形的有豆、觚、俎、罍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