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文化广东的墓葬有随葬品吗

合浦汉墓陪葬品的概况

  位于广西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古汉墓约千座以上。分为土坑墓和砖坑墓。汉代厚葬盛行,南来的官吏、将领及移民等,死后葬于合浦的都有较多陪葬品。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这些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文化艺术、政治、经济以及我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贸易关系,提供了实物史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风门岭6号古汉墓是32年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中发掘出的最大的古墓,也是广西这些年来所发掘的相对最完整的古汉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所出土的文物种类最齐全。经初步清点,6号古汉墓共出土大件文物130多件,小件文物数以千计,有青铜器、陶器、金器、银器、玉器、水晶、琉璃、玛瑙、钱币、骨头、头发、粉末等数十个品种,所有文物均堪称国宝,其中6号古汉墓“青铜车马、青铜水牛、墓道下端埋藏文物”这三大发现在我国南方考古史上均属首次,堪称岭南第一,具有重大考古意义,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合浦古汉墓发掘出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它们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艺、生活和风俗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从侧面反映了汉代时期合浦一带的繁荣景象,其中大量的舶来品如香料、琉璃、玛瑙、琥珀和水晶器物的出土,又一次佐证了合浦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也是研究我国海外贸易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合浦在西汉元鼎6年,即公元前111年就已经是管辖南到海南,东到广东开平,西到东兴等地的合浦郡,成为当时中国南方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从所挖掘出来的文物可以看出,北海合浦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缺乏文化底蕴,相反,甚至可以这样说,北海合浦的古文化在广西历史上是最深厚的。
  据思亲园陵园勘查,合浦古汉墓群分布方圆68平方公里,估计有古汉墓上万座。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合浦已发掘的汉墓累计有1000多座,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文物发掘修复后,最重要的是让它在现代化的博物馆里收藏陈列,供专家研究,供人们世代观赏,使它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历史光彩。站在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文物不陈列,不研究是起不到作用的,作为文物工作者,我最希望的肯定是这些国家的宝贝能让更多的人参观、研究。合浦老博物馆因条件所限制,已满足不了丰富的文物资源的需要。当务之急是汉墓博物馆要尽快建起来。在北海这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收藏及展出本地出土的文物,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让外地游客见识一下北海远古文化,既提升了知名度,也让本地人对自己的深厚文化底蕴更了解,更有信心,从而激发起保护文物的热情,进入良性循环。
  6号古汉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银器和陶器,破损的大多数都能修复,修复它们大约要一年时间。修复后,按照《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将由自治区文物管理部门指定有条件保护的单位(如各级博物馆)收藏。合浦县博物馆也可能按级别得到部分文物收藏。到时,北海市民就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文物,一睹其真容。而有些特别重要的文物将收藏在自治区博物馆里,但也可通过举办巡回展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欣赏。也可像1972年1月合浦望牛岭西汉晚期古墓出土的铜凤灯一样,由专家仿制出复制品,由地方博物馆收藏,供专家研究,供人们观赏。
  第一,合浦汉墓随葬品数量大,种类多、质地优、级别高。已发掘近千座墓,各种随葬器物上万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铁器、漆器、金器、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水晶器、玛瑙器、琥珀器等等。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这10多类器物中,不乏造型优美制作精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品,不少为他地汉墓所罕见,具有地区性特色。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汉代合浦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充实了文献记载安灵园公墓的阙如,揭示了骆越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且还折射出合浦海外交通贸易的繁荣兴盛。 第二,在合浦较大的汉墓中,都盛行随葬青铜器,其中錾刻花纹的青铜器,种类数量多,特别引人注目。种类有承盘、酒樽、 壶、食盒、魁、卮、杯、长颈壶、提梁壶、扁壶、 炉、豆形灯、凤凰形灯、席镇、仓、屋模型器等。仅望牛岭1号墓就有凤凰形灯、三足承盘、龙首柄魁、提梁壶、铜仓(此5件高级别的精美青铜器、入选取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赴加拿大、墨西哥等七国展出)、长颈壶、 炉、席镇(一对)等20多件,堂排2号墓有酒樽、长颈壶、食盒等10多件,上述风门岭26号墓有类青铜器30—40件以上,等等。这类有錾刻精美花纹的青铜器,在贵县、梧州等地也有不少发现(参见蒋廷瑜、杨式挺有关文章,均载《沧瀚文谭》——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4月)。 蒋廷瑜、彭书琳在《汉代合浦及其海上交通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深刻地指出,“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在经过商至春秋时期的繁荣阶段以后,到秦汉时期已走向衰落”。汉代青铜器已从先秦那种庄严、厚重、古朴的风格中变得轻便、灵巧,纹饰也崇尚简朴。但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却兴起了一种錾刻花纹工艺,在薄胎青铜器上用坚硬而精细的金属工具,錾凿和镂刻出繁缛精致的几何纹样和动植物图案,使该器显得特别精美华丽。这类青铜器包括盛大食器、饮食器、 炉、灯具等,都是居室的日用器,不定期有望牛岭1号墓、黄泥岗1号墓和风门岭26号墓的铜仓等,使墓主的起居生活乃至礼仪各个方面都能享受到这种华美的氛围。这是合浦等地汉墓青铜工艺的又一特色。合浦汉墓(目前所见主要是西汉晚期和东汉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铜器,合浦地区有没有本地区的采矿冶铜业和铸造器手工业作坊?这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本文的第二个问题中,曾提到南越王赵佗时在合浦郡界内的铜山有冶铜手工业;另据梁旭达、邓兰:《汉代合浦及有关问题的探讨》一文,1977年间,广西文物队对北流县民安乡圭江东岸发现的一处汉代冶铜遗址进行试掘,盘龙台公墓发现了炼炉、风管、炉渣、铜锭、铜矿石等物(详见《广西北流铜石岭汉代冶铜遗址的试掘》、《考古》1985年5期)。另,又在合浦廉州镇草鞋村西门江东岸山坡上,发现了一处烧制汉代绳纹板瓦、筒瓦的大型窑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存有10多座马蹄形土洞窑。说明合浦郡有自己的铜器制造业和制陶手工业。

广东有地下古墓吗

  博罗古墓 数百墓葬仍藏地下
  
  惠州市小金口一工地发现一明代合葬古墓,有500年历史,内有5副棺木,棺木中的陪葬品扇子在地下埋藏数百年,出土时依然可以开合。
  
  称顺德龙江人民公园一榕树旁地面突然塌陷,形成一直径约70厘米的弓形深洞,并有细缝深不见底,怀疑下面藏有古墓葬群。
  这款游戏我也在玩 怎么回没有呢 是不是你哪里出错了? 我建议你看看视频攻略 或者是第二关从开始再玩一次
  有的,还没发现在哪

道光年间的老孺人古墓会有陪葬品吗

  一般会把随身物品陪葬。
  当然不会太值钱,值钱的墓早就被盗了
  检查很久了!没有被盗过!
  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墓葬啊,有个清代官员墓的报道,你参考吧!
  
  2007年12月末,去年冬天里很普通的一天。随着开矿的爆炸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眼看着自己家的祖坟就在矿区的边缘,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罗姓村民坐不住了,急忙自己动手进行迁坟。随着锄头、铁锨等工具的落下,几个陶罐、几枚玛瑙、几颗珠子等陪葬品进入了群众的眼中。“宝贝啊”,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些罗姓村民开始找起了自己祖先的“宝贝”来……
  经过反复斟酌和思量,2008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渭河寨几位罗姓村民代表把这些坛坛罐罐送到了市博物馆胡庆生馆长的手中。经过初步鉴定,村民送上的陪葬品中有2个清代石青青花瓷、2个药罐型坟坛、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1块道光年间墙砖。
  村民送来的出土文物让胡庆生眼前一亮,这些出土的文物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年代坐标和参照物,按照该墓墓志铭上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这些文物的大概时间,进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墙砖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瓷器是什么质地的……,以后再发现类似的文物就可以给它进行年代界定,一个个不会说话的文物就是当时社会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
  随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跟随前来送文物的村民赶往了文物出土地——仁义镇三联村渭河寨,以期获得更大的发现。
  从罗姓村民和墓志铭内容了解到,墓主人罗超珍在清朝中期官至骑都尉登仕郎(从八品),也是渭河寨的始建者,卒于清道光初年。在罗超珍和他的后继者努力营建下,渭河寨成为不同于客家围屋、铺门庄园等建筑的另一种民居样式,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寨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城市,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街道巷陌纵横交错如同棋盘格子。
  让人惊奇的是,渭河寨出现了一尊用来祭祀崇拜的石狗,石狗面目狰狞不怒而威,生动逼真、线条优美,胸前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为我市境内首次发现。据了解,石狗崇拜在如今广东雷州潮州广西上思等地还有存在(以雷州一带为多),之前我市还从未发现过。
  据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石狗造型奇拙古怪,有具象类、抽象类、人格化类,又有文相武相之别,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究竟是仁义信都铺门一带自古以来的风俗还是后来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值得仔细研究。
  在村民找到的出土陪葬品中,青花瓷、坟坛、帽顶饰、帽额饰、墙砖等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胡庆生馆长告诉记者,这两件清代石青青花瓷色胎没有釉,外面青花是笔点画,用的料是国内石青青花料,底部有鸡心。青花瓷和药罐型坟坛在坟墓中是配合使用的,用来作乘谷子的容器,也就是人死后的“粮食仓库”。以往发现的清代墙砖比较薄一些,而且都打磨过,但这次墓中发现的砖却比较厚也没有任何打磨过的痕迹,究竟是人为所造成的还是清代不同时期墙砖规格就不一样,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3个清官帽顶饰(其中一件镏金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为我市首次发现。顶子是做官的代名词,清代官帽顶上装有铜、珊瑚、宝石制成的顶饰,分别代表不同的官阶,民间俗称顶子,谁取得了功名,便说谁有了顶子。顶饰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雕刻花纹,官员的品级不同,其上顶珠的颜色和八达岭陵园材料也不同。至于为什么一个墓穴中有3个帽顶饰、3个玛瑙帽额饰,依然是个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