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殡葬文化的书籍

丧葬方面的古籍文献资料有哪些?

  《三礼》中的丧礼、葬礼是基本文献,另可参看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陈华文《丧葬史》、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不明白啊 = =!

中国古代有没有关于丧葬的典籍?

  《礼记》里《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这些都是有关丧葬的。
  《吕氏春秋》里的《节丧》。
  《墨子·节葬篇》
  
  有的哇
  
  你好!
  
  请百度《葬经》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唐代丧葬制度?精简一点比较好,挑重点.或者介绍书籍

  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
  考古学报2006年1期
  唐代墓葬的演变表现出的理想性、灵活性和现实性,大体构成了墓葬的三次转折。唐代丧葬将礼仪形态内封建统治的理想性,变成了法制形态内的实用性,在礼、法双重制约下成为支撑、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制度,中央政府中的礼部制定政策,鸿胪寺具体承办,将作监提供物资,形成了完善的管理责任机构。
  
  墓葬是由生人导演的丧葬活动的物化形式,有时被直接利用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唐初为表彰功勋出现的一批豪华墓葬,中宗 “李唐复辟”时,通过改葬等形式将这类墓葬推向及至。不断突破丧葬制度中一般性的规定而出现的墓葬形制、随葬品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逐渐改变了墓葬自身的形式。以八世纪中叶的安史之乱为界,唐后期墓葬形制、随葬品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都趋于简略。这一现象通常被解释为中晚唐政局动荡、经济衰落、丧葬制度遭到破坏等原因,但与文献记载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发生重大矛盾。墓葬只是丧葬活动中丧、葬、祭中的一部分,当原有的社会秩序失控,人们对亡灵命运有了重新理解之后,在地面举行的“丧”、“祭”活动得到重视,那些祭奠之物,或焚烧或保留,但不放入墓葬之中。此外,由于瓷器的普及,丝织品的发展、纸类的增加等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也影响着随葬品的选择,一些新的代用品开始出现。使得“葬”的直接表现形式墓葬变得简陋起来,丧葬制度与习俗的形式做法,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变革。
  
  具体的你可以下载
  
  唐代丧葬制度,在继承了汉民族的诸多古老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1.继承了陪葬、封土习俗,唐代的陪葬品是历代中较多的,一方面古代的中国文化中有器物陪葬的习俗,另一方面唐代的社会经济很繁荣,有物可陪,所以“风光大葬”成为倘尚,不仅皇陵陪葬物品众多,仪式铺张,其他社会各阶层也是尽其所能高标准办丧葬,封土也以广大厚重为时尚,成为我国有一个崇尚厚葬的社会王朝;2.取消人殉,唐代的殉葬现象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仪式性、程序性的,往往出自殉葬者自我意志,(即使现代,因心情所致,也会有人愿随死者而去),这是唐代丧葬制度的一大文明化进步;3.融入了少数民族风习,其中较多的融入了鲜卑族、突厥族和部分巴蜀少数民族习俗,尤其是对风水和阴间世界的丰富解释,为中国传统性的迷信规则,提供了较为“统一”的标准。

在哪能买到殡葬方面大兴墓地的书籍?

  那去网上去看看不好吗?
  
  国际在线消息:在中国传统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第一部以殡葬为题材的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31日在北京发布,绿皮书认为,中国在推行绿色殡葬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新华社报道,这一绿皮书由民政部下属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殡葬事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等。绿皮书指出,推行绿色殡葬是推进中国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公民绿色殡葬意识普遍提高,中国政府对绿色殡葬的管理继续加强,绿色殡葬科技成效显著。目前,中国不断创新绿色安葬方式,开展了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海葬等绿色殡葬形式。
  
  专家指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忌讳公开谈论殡葬话题,殡葬绿皮书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一种社会的进步,它有助于人们科学地认识死亡,坦然地面对人生的终点。
  
  你霸道
  

墓葬形制资料,书籍

  中国墓葬史 推荐
  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三联书店,2010年。偏重于历史时期
  刘毅:《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还不错,材料也新
  董新林:《墓葬--历代帝王及百姓死后的家》, 联经,2007年。没看过
  董新林:《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年。研究综述性质,“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史学专辑”中的一种,可读性不强
&通州墓地emsp; 蔡希勤:《中国墓葬文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很一般
  叶晓军:《中国墓葬发展史》, 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4年。很一般
  蒲慕州:《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年;中华书局,2008年。经典著作
  周苏平:《中国古代丧葬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般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经典著作
  
  战国楚墓一般均为土坑竖穴,很少为洞室墓,方向有较强的规律性。中层贵族以上的楚墓,墓坑上都有封土。九连墩在当地就是九个突出地面的土岗的俗称。封土的大小一般预示着墓的大小和墓主人生前身份的尊卑。封土和填土均经夯打,靠近棺椁均填青膏泥或白膏泥,用以密封,保护棺椁内物件。墓愈大,封土、填土选择愈严格,青膏泥或白膏泥填得愈厚。在已发掘的6000多座楚墓中,均不见墓棺椁上土中有积石积炭情况。这是楚墓与中原地区墓葬的一个显著区别。
  
  拥有台阶和长斜坡墓道也是楚墓与中原地区大型墓葬的一个区别。战国楚墓的墓圹,中上层贵族往往有多级台阶,台阶一级一级往下收缩,直至棺椁。这种台阶可能与防止崩塌有关。在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区修建大型墓葬,掘进较深,就容易崩塌,只有做成台阶状。在一些地方,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不便向地下掘进较深,台阶除了向下挖掘数级,还从平地向高处一级一级夯筑出来。显然这是为了表现一种传统的制度,即为了显示身份。墓主身份越高,权势越大,墓坑越深,台阶越多,墓道越长。而平民墓则一般无台阶。
  
  战国楚墓中较高层的贵族一般椁分多室,棺有多重。九连墩战国古墓发掘的1号墓就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椁室。安徽寿县楚幽王墓据反复推测,椁多达9室,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墓与江陵天星观1号墓椁分7室,椁室一般为长方木垒成。楚墓中的棺也多为外中内多重多层。
  
  战国楚墓中随葬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兵器在品种、数量、类别上与洛阳等中原地区比都比较多,特别是剑随葬非常普遍。从上层贵族到一般平民都喜欢用剑。如江陵天星观1号墓出土剑32把。数量众多的精美漆器也是战国楚墓的一大特征,身份较高的贵族,几乎每墓必备漆木器。考古专家分析,在九连墩战国古墓相信也将会有大量剑和精美漆器出土。

有关现代遗体防腐的书籍文献

  《遗体防腐保存 》,殡葬学科丛书第六辑,中国社会出版社。
  
  任务占坑

有没有一本叫做大千世界的书,讲述的是民间

  有,但是现在没有了,最早商务印书馆有,旧书摊上或许可以找
  
  现在有本类似的书籍 《三教九流》 就是吧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规矩和一些民俗都分别归类了

本网站内容归北京实盛原公墓网所有,当前页面地址 http://www.shishengyuan.cn/gmzn/26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高人气墓地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