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展示馆

2011年全国殡葬展览在哪里举办?

  2011首届中国(重庆)殡葬博览会布展时间
  
  2011年5月11日---2011年5月12日展览时间
  
  2011年5月13日---2011年5月15日撤展时间
  
  2011年5月15日---2011年5月16日会展场馆
  
  重庆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
  
  国际殡葬行业(中国)促进中心承办单位
  
  重庆琪洋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殡葬,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不同阶层人物的追求及向往。殡葬既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传统,从过去以入土为安为主的殡葬发展到今天(我国殡葬改革后)的火葬普及,从之而催生的殡葬产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趋势。
  庞大的市场潜力及高品质产品需求——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亚洲的老化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增加314%由2000年的2亿700万递增至2050年的及8亿5千700万。而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殡葬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包含深刻的生死哲理,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丰富多彩的殡葬礼仪,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每年逝者达800万之多。庞大的市场和中国殡葬业的崛起,其容量及发展潜力都是惊人的,孕育着无限商机。
  “2011年中国(重庆)殡葬博览会”专为庞大的国内外殡葬行业市场而设,是中国殡葬行业唯一一个以产品展览与贸易洽谈相结合的大会。展览会结合了政府、行业主管单位强力优势的支持,将重点集中展现国内外殡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
  中国(重庆)殡葬博览会全球定位,缔造殡葬行业国际盛会
  
  展品范围
  
  殡葬服务机构:中国殡仪馆、中国公墓、中国陵园、中国殡仪服务公司、中国殡葬用品超市、中国殡葬用品批发、陵园设计、公墓规划等。
  火化设备:火化机、火化炉
  殡仪车:国内殡仪专用车及进口殡葬专用车
  棺材、棺木:环保型纸棺,蜂窝纸棺,纸棺材,卫生盒,木质棺材,西式棺材,中式棺材,金属棺材,欧美棺材,宗教棺材,铜棺材,棺材把手,棺材拉手
  骨灰器皿:骨灰盒、寿盒
  遗体防腐设备:遗体防腐剂,干燥剂,防腐液,克菌灵,保护液,消毒手套,消毒机,防腐喷雾液,骨灰保护丸
  殡仪电子设备:殡葬礼炮,礼花,祭花,电子礼炮,挽联机,触摸屏,告示屏,人像屏,哀乐播放器,电脑设备,刻碑机,雕刻机,影雕机,电脑瓷像
  墓碑、墓碑石:石材,墓碑石,中式墓碑,欧式墓碑,欧美墓碑,韩式墓碑,日式墓碑,西式墓碑,艺术墓碑,花岗岩墓碑,大理石墓碑
  寿衣、孝服:布料,寿鞋,寿帽,头枕,脚枕,盖布,寿被,寿褥,铭旌)祭祀用品(鲜花,花篮,花圈,佛具,宗教用品,佛教用品,香炉,卫生香,檀香,纸钱,冥币纸,冥币,黄表纸)等。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殡葬文化研究的单位。研究所于2000年5月15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上海市社团局登记成立。研究所的宗旨:站在殡葬改革的前沿,致力于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研究,赋予殡葬新的文化内涵。研究所的业务范围:殡葬文化研究、产品开发、业务咨询(ISO咨询、殡仪馆、公墓建筑设计等)、教育培训、广告设计、杂志编排、编译国外文献、编印杂志和丛书。  到2010年年底,文化所已编辑出版了《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总六十七期、《殡葬学科丛书》5辑二十本(计划出版二十四本)、《殡葬年鉴》、《丧事活动指南》、《殡葬改革和文化建设初探》等书刊。其中《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是全国同行业第一本文化研究类的杂志,它的诞生,填补了殡葬行业文化建设的空白。《殡葬学科丛书》由上海各高校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上海殡葬业资深的从业工作者共同编著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殡葬系列教育教材,填补了国内殡葬专业教材的空白。2006年9月6日,由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殡葬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开学,此举开殡葬高层次教育先河。此外,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还承担了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委托,举办各类殡仪馆岗位培训班。2008年,创办中国首家以殡葬行业发展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殡葬博物馆,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直属和投股单位有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上海市益善殡仪馆等三家国营殡仪馆以及上海市卫家角息园、上海永福园陵、上海市颛桥寝园、上海徐泾西园、上海市淀山湖归园、上海市滨海古园、上海市汇龙园陵园等。中心所属殡仪馆年殡殓、火化遗体超过5万具,约占全上海市市殡殓、火化总数的50%,年出售墓穴数达1.5万穴,骨灰撒海约1500份。全程经营服务顾客满意率为98.8%,达到上海市民政局关于服务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且在199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本文化研究类杂志——《殡葬文化研究》;编写了国内第一套《殡葬学科丛书》;还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殡葬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是怎样的?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中国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造成各地不同的葬法、葬式,也造成了不同的葬制。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宗教信仰的影响较大,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多。这使得我国的丧葬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鬼魂观念由来已久,墨子《明鬼》篇中就说到了人死后成为鬼,相信有鬼神存在。丧葬文化是后人寄托哀思的方式,我们不应把它完全当做封建糟粕,也无需从迷信的角度来看待它,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在汉代时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在墓中建有客厅、厨房、厕所、饲养牲畜的棚栏,囤积食品的仓储,墓中还刻有日、月、星、辰、神话故事、神兽仙禽、仙云卷草等图案。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安宁,也要让活着的人满意。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破四旧”曾动摇了既存的传统丧葬文化及其阐释系统;而且以宗教迷信、巫术来解释并对其加以定性;取而代之以理性而经济地处理丧事的方法。但在农村,人们仍然向往一些传统的治丧方式,作为对后辈的一种教育及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丧葬文化是一种活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是富有生命的一种贴实的文化,比那些书写在纸张上文字要真实,体现着中国文化实际内涵——对待生命的热忱态度。
  如:
  关中是炎黄始祖的发祥地,丧葬文化悠久而厚实。丧葬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凶礼”,长期以来,人们遵循“生,事之以理,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理”的古训,“丧尽礼,祭尽诚”。而农业时代的亲情、孝悌、道德、习俗、法律、崇拜等,在关中的丧葬文化中都有充分展示。
  丧葬文化中禁忌与讲究
  旧礼中的繁文缛节有迷信成分,但不排除某些讲究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和科学道理。关中丧俗中,人死不能言死,要说“殁了”、“走了”、“倒头”、“晏驾”、“奄息”等,否则就是对逝者不敬。人死后的第一件事是报丧。关中的报丧“急如星火”,不分早晚晴雨。一个丧讯按方向由数人分别面报,不能捎报。同时,主家门外挂纸幡、出门牌,告示乡邻村人家有丧事,免拜访打扰。
  人死以后,直系的晚辈要披麻戴孝,表示后代对逝者的孝意和哀悼,这一习俗源自周礼。人倒头之后要设立灵位。按关中丧俗,死者脚下要点一盏长明灯,长燃不灭直到埋葬。人没咽气前,就要剃头、洗脸、净身,并穿上事先准备好的长袍马褂型的“老衣”。穿旧款式衣裳是因为逝者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怕老祖宗不识别新式服装,而不让逝者认祖归宗。老衣忌缎和皮毛。“缎”谐“断子绝孙”意,皮毛是因为顾虑来生托生为畜类。人死以后,脸上要盖一张麻纸,俗称苫脸纸。一是怕人看见逝者脸上的痛苦,二是希望人能复活,因为一有呼吸,从纸上就显现。关中人死之后最少放3天,也是考虑到假死的情况。男性逝者入殓时,必须有舅家人到场,以监督是否正常死亡。同理,女性入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623530殓时,必须有娘家人到场。关中埋人不叫埋,叫“安顿”,有尊奉之意。另外,孝子们围住棺材痛哭,不能有眼泪掉入棺内,说是对亡者不好,其实是变相地劝人节哀。又如,送埋以后在回家路上,孝子不能回头,意思是亡灵会跟着回来,其实也是规劝孝子尽快离开墓地,不要过度悲伤。
  
  套衫。为死者准备的衣服(寿衣)有五七件之多,最多可达十一件(但必须是奇数),先由孝男套上试穿,称为“套衫”。孝男穿好寿衣后,拿一个秤子,好像要称衣服似的,这就是告诉死者寿衣是子孙买的,要他穿了去见祖先。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他们把后来加上去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
  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
  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过屠夫,那么他临死之前,家里人要用一块大红布,把他的手包起来,伪装成被斩断的样子,据说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在阴间被他宰杀的牲畜咬他的手。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
  按照旧时的规矩,在沐浴更衣的仪式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饭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中国殡葬网bztong.com有些什么特色的栏目?

  殡葬通网bztongcom是一家专业的殡葬网站,殡葬商务,公墓,墓地信息平台网站,殡葬产品招商,殡葬用品代理,花圈,骨灰盒,殡葬设备,殡葬用品,墓地网,公墓网,殡葬服务,公墓陵园,殡葬商务,殡葬一条龙打破中国几千年垄断.殡葬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布独家的殡葬资讯,包括殡葬行业资讯、殡葬政策、殡葬文化、殡葬科学、名园名陵等信息栏目,殡葬国际、殡葬聚焦、殡葬要闻是殡葬通网资讯平台的品牌栏目;殡葬通网特意开辟了B2B商城,专门为陵园公墓、殡葬设备、殡葬用品和殡仪服务等企业、单位提供网站建设、产品供求信息展示、企业品牌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精准网络营销为一体的B2B、B2C的电子商务产品。殡葬通网开通填补了中国殡葬行业在互联网的门户空白。

土家族殡葬文化有哪些?

  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击鼓踏厉而歌,叫啸以兴哀;而后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逐渐采用土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击鼓踏厉而歌,叫啸以兴哀;而后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逐渐采用土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湘西土家族的丧葬,对老人和长辈比较讲究,青年人则随便些。
  (1)入殓:人死后,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女(无儿无女者派其他晚辈),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鲜水,烧热后给死者洗澡,然后穿上寿衣和大红寿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纱(按死者享年,一岁一根),用门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脸上盖张白纸,胸口压一个鼎罐盖,脚边点上清油灯。这时,把死者病中睡过的床铺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烧掉。死者病中睡过的被盖,穿过的衣服静安墓园 都要洗晒。将棺材放在堂屋正中,从七至九户邻居家中取来火坑灰撒在棺材内,铺上皮纸,就入殓,待亲人看过后再密封。
  (2)戴孝:死者的孝男孝女, 长青园骨灰林孝子孝孙,都要戴孝,近亲属要戴白麻布者白布头巾,要穿不钉扣子,以布条相结的白长衫,叫孝衣。孝帕要连续戴满三年。死者的亲生儿子在死者安葬后三个月内不剃头发,以表哀思。
  (3)葬礼:在"改土归流"前,由土司举行葬礼。"改土归流"后改为道士开路和举行葬礼。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设灵堂。这几天内选择一吉日为"火葬日"举行葬礼,给死者杀猪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结"和"超度亡魂"。
  (4)送葬:举行大葬礼的第二天早上是送葬。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好"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地方为坟地。抬丧出门,要沿路丢"买路钱"(迷信纸),经过人家门口要放一个火把。灵柩边走边有人用"子孙棍"(竹杆上捆七至九节钱纸)打棺材盖,敲着锣鼓送葬上山。
  (5)安葬:灵柩抬到墓井边,下墓井前,由道士先在井内用小米画上八卦,洒雄黄酒后,棺材方能入坑,先由孝子一只脚跪在棺材盖上挖三锄泥下坑,然后众人堆土搬岩彻好坟墓。坟上要插一把纸伞,一根"子孙棍",倒放一只畚箕,插上已出嫁女儿和侄女们送的"活乐伞"(纸扎的如花圈)做好坟堆后,再放鞭炮,表示安葬完毕。
  此外,死者家属们,要向新坟连送三夜火把,满"三朝"后,还要带上酒和"刀头肉"到新坟上"捉魂",将蜘蛛和其他小虫捉来放进纸筒内封好,拿回家供神龛上,表示亡人已到家神龛上,同历代祖先们一起生活了。

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龙泉古园在园区建设方面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弘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倡导先进的殡葬文化,使园区不仅有良好的空间环境,而且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多处以辽海文化为主线或别开生面或人文景观。
  拂尘广场的多功能文化聚集。华夏独一的须弥亭,取意道教发源地崆峒山的“峒湖”,全省的海葬纪念园。使拂尘广场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集聚地。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民族都以自身的民族文化方式存在着。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就是对人民对自己的尊重。
  
  大自然限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繁衍的本能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从而使生命生生不息,也正所谓是“天地有好生之德”。
  
  就论“殡葬”而言,是处理逝者的活动,是对逝者追思缅怀的活动,传承逝者美好德行与精神的活动,也是启迪教育生者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生命的活动。殡葬是民族性的,作为一种观念,实务和操作形态组成的殡葬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个民族的生命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东西,内藏于殡葬文化之中。殡葬文化实质就是生命文化。从生到生命的美丽谢幕,养育和培植了生命的成长,给人们以生命的信心和希望,从而达到生命教育之目的。这就是殡葬文化的内涵。
  
  一路走好

本网站内容归北京实盛原公墓网所有,当前页面地址 http://www.shishengyuan.cn/bzxw/338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高人气墓地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