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的书写

丧事帐子咋写

  挽幛挽联
  (一)挽幛
  1.挽幛
  挽幛是为悼念逝者而送的一种哀悼礼品,也称礼幛。大多是独立成幅,通常用整幅布或绸布做成,也有人用床单或毛毯代替。挽幛悬挂于祭奠逝者的灵堂、追悼会或万桐园公墓遗体告别场所,为了便于悬挂,挽幛通常竖幅,上面的文字多为竖写,也有用横写,文字常先用纸写好,然后用大头针或线缝在上面。
  2.挽幛的格式及内容
  挽幛大多竖挂直写,文字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
  第一部分(上款):面向挽幛为准,右边顶格写依次写对逝者的称呼、姓名及颂词。如“尊岳母XXX千古”、“好男儿XXX烈士”。
  第二部分:正中间写祭悼语,字体要大些,但不可超过上款与下款,也可用一个“奠”字替代祭悼语。如“慈范永存”、“为国捐躯名垂千古”。
  第三部分(下款):面向挽幛为准,左边依次写上送挽幛人的身份、称呼、姓名。如
  “愚婿XXX敬挽”、“XXX村全体肃挽”。
  3.挽幛的要求
  (1)挽幛的题词不拘一格,不限字数,但通常以四字句为多。
  (2)撰写挽幛的纸张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挽幛的字体要端正,采用白纸黑字或黑纸白字。
  (4)挽幛的所用的词汇能涵盖逝者一生的功德、品行及挽者的心情、愿望等。
  (二)挽联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写在长幅白纸上。通常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门口、骨灰盒两侧。
  2.挽联的格式与内容
  挽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竖直书写,以面对挽联为准,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3.撰写挽联的要求
  (1)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如“一生俭朴留嘉范 卧龙公墓 半世勤劳传美风”、“满目芳华应能笑慰 毕生勤劳堪称楷模”“良操美德千古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等。
  (2)白底黑字,书写挽联的常用字体是正楷、行书、行草,也有人用隶书和篆书,但左右字体必须统一。
  (三)花圈挽带
  1.花圈
  花圈、花篮是现代追悼会用以哀挽逝者的一种手段,用纸花或鲜花扎成的花圈,正中写一个大大的“奠”或“悼”字,两边各系上挽带,实际上是挽幛简化后的一种形式,不仅简便,而且更为文明和文雅。
  2.花圈挽带的格式与内容
  花圈或花篮上的挽条的书写,以面向花圈和花篮为准,右边挽带上写逝者的名字和哀挽词句,左边的挽带写落款,即送花圈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署名后,写上“哀挽”、“敬挽”、“泣挽”、“叩拜”、“泣拜”、“哀献”等词。如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在书写格式上,一般左边挽带的第一个字要比右边的第一个字低一至两个字的位置。
  3.书写花圈挽的注意事项
  (1)哀挽词因人而异。
  (2)挽带的长短、宽窄要礼花圈、花篮的大小而定。
  (3)挽带的下端可剪出二个尖角,呈八字型挂在花圈、花篮上。 (3)白底黑字,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正楷,但左右字体必须一致。

丧事执事榜文格式及写法

  你这应该不是丧榜吧,首先大写执事榜单,另起一行写兹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某府治丧
  再另起一行,写上你的内容
  最后写上下有孝男某某携全家叩谢
  
  告别东土苦海地,久居西方极乐天。

丧事礼单的正规写法

  原发布者:xiaoyufengj
  
  谨具清酒三献神香三柱金银数千奉申赙仪元奠敬顿首拜年月日
  
  哀悼×××千古(女的写仙逝)
  然后是某某多少元,
  吊唁礼金共计 元
  多写一句"望家属节衰顺变"也不是不可以、
  癸巳年五月十七
  该另起一行的要另起一行,字体大小要有区别.竖排写.

丧事记帐本写法

  丧事礼金簿的写法格式如下:最右侧: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等等)谨记冥洋谨封。1、竖写、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xx先生千古”。2、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等敬语。也可用:丧事礼金注意事项1、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2、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

丧葬礼仪铭旌的写法

  上款:恭旌
  正文:男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德望某公讳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享寿某旬有几魂魄灵柩荣皈佳城。女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阃范某门某氏生于某年月日卒于某年月日享寿某旬有几魂魄灵柩荣皈佳城。
  下款公元某年岁次某月某日

丧葬礼仪,丧榜怎么写

  右边写“生于X年X月X日X日X时受生”中间写“公元显考/妣XXX公府君,X门X氏安人榜程,左边写“化命于X年X月X日X时告终”
  采纳哦
  
  封建农奴制时期普通村民有条件操办葬礼的寥寥无几。在江孜班觉伦布村为例,该村中几个大差巴户家中有人去世时,也许可以办点丧葬佛事,而朗生去世很难搞个象样的仪式。有的单身朗生死去后,其家里无法支付后事费用,只好由几个朗生拼凑一点东西,办理其后事。朗生家中亡人,每逢七日祭祖,能用清油点几盏供灯,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大概50%的朗生户,为已故家人绘有超度像,但大多数都是纸质的,并且很小。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文化知识

  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
  并且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编辑本段中华传统文化细品__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远离自己的信仰,沦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兰教,都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它们都不能为科学思想所接受,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以上各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优势,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谈到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本网站内容归北京实盛原公墓网所有,当前页面地址 http://www.shishengyuan.cn/bzxw/306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高人气墓地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