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丧事

东北上坟习俗

  井台上,各个屋里都亮灯。我们的灯是用面食做的底,小的蜡烛插在上面。还要说一句我是 山东的。东北上坟习俗
  
  过七期  裕固族丧葬习俗,在停尸、出殡时请喇嘛念经外,逢亡者的“头七”到“七七”、“百天”、周年都要请喇嘛三人以上念经超度。死者家属在四十九天内,男子不剃头,女子不梳头,以示哀悼。在死者停尸、出殡乃至四十八天之前,对前来送礼品看望的亲戚朋友邻舍,一般不招待。到了七期最后一天时,要请来喇嘛念经,家里点上一百盏小酥油灯,请来亲戚朋友、四方邻舍和为其帮忙料理丧事者,为死者过七期。家里要宰牛杀羊,设宴招待。人死后,其家属、儿孙在帽顶、衣领、袖口要缝上白布。八格家部落的妇女,辫梢上挽一撮白羊毛,意为戴孝。在四十九天待客之后,喇嘛念完经,在死者的坟上或家门外烧起一堆火,投入吃喝食品,投入四寸宽的五色布条,撕下戴的孝布全部烧掉,意为抹孝。亚拉格家、贺郎格家和五格家部落还给死者过百天、周年,只是请喇嘛念经,给死者烧吃喝食品、五色布条。裕固族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或三十日,给死者烧过年备办的吃喝食品、五色布条,意为让死人也过年,表达哀思。明花一带每年清明节时,也有上坟烧纸的习俗。要按上年家庭经济收入 的数额印成等额阴票子,在死者坟前焚烧。 随着时代的发展,裕固族丧葬习俗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在一般都采用火葬,停尸两天或三天,其余仪式、习俗基本保留。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於「头七」返家,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後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便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人死後魂魄会於「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大殓灵堂停尸三至五天,择吉时(一般为涨潮时)大殓,又称“入木”、“入殓”、“落材”。孝子孝孙及嫡系子侄均跪在棺木四周。棺内底部铺一层石灰,上盖一棉被,两头分置“元宝枕”,供尸体搁脚。两侧放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然后依次盖“重被”。最先盖的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然后大声报葬物清单,叫做“报衣单”。报毕,将衣单焚烧,装入纸袋,放进死者口袋。盖昌平墓地棺前,由长子站在屋檐下,大声问道:“阿爸病好了勿?”众人齐答:“好了。”要连问三声,然后钉棺梢。此时,孝子孝孙及至亲跪拜,放声恸哭,告别遗体。 入穴灵棺去墓地之前,要先派人去墓穴祭祀山神,称“开山”。灵棺到达墓穴后,孝子率送葬众人列队先左后右,绕墓穴行三圈,启开坟门。用芝麻秆点火烧之,谓“暖圹”。然后放灵棺入穴。在灵棺头点上“随身灯”,最后封闭墓门。卸丧服,凡草冠、引路幡及各种冥器皆烧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祭亡魂。人在异地,依记家乡清明。  再回首,往事依旧,年年如初。祈先人,佑我华夏,风调雨顺。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大悟县的一个小镇上,那是一个很有然而名气的小镇,叫作宣化店镇,群山叠峦,历史悠久,战争经常在那里洗礼。贫穷不言而喻,然而民间的一些风俗传统在那里也保存得相当完好。清明亦不例外。  记得小的时候,或许也不是小时侯吧。在高中之前,因为没有离开家乡,年年也是要祭祖的。我们那里,祭祖又叫上坟,上坟之前不能吃早饭,而且清明的前一天,上坟的孩子大人都要去洗澡,显出祭奠的诚意。而且女人是没有权利去祭祖的,除非是那些年纪很小的小女孩。一般早上六点钟,有时更早,五点左右,爷爷,爸爸喊我们起床。祭祖一定要带上一些东西,比如鞭炮,铁锹,锄头,阮子(也不知道那两个字怎么写,大概就是这个音,是一种竹子做的装土的工具)还有黄表纸。值得注意的是,鞭炮有所讲究,一般不能用花炮,不然人家就是你家祖坟开花了,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感觉那是一种很大的侮辱;一般带的是小炮(我们那里的称呼,就是小鞭炮},还有组合炮,还有一种炮,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我们那里称之为“咚哒”(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因为它的声音一咚一哒两响,故此称呼)。天刚蒙蒙亮,老人,孩子,都是一个宗族的,由老人带队,一起出发。小孩子老是争着抢着要扛铁锹,锄头往前冲,觉得在前面走的感觉很爽。大人们就尾随其后,手里掂着炮竹和纸,用扁担挑北京墓地分布着阮子。一大队人马,说说吵吵,在清早给空旷的原野,寂静的黎明一种感召,仿佛告诉这个世界,天就要亮了,请起床迎接美好而喧嚣的一天吧。有时,好像是经常在路上会遇到熟人,他们也是去上坟,老人还会和他们寒暄一阵,述述旧事,说某某又作古了,感叹一阵。  到了坟场,也不是什么很正规的公墓一类,都是自家以前的田地,老人临终前交待某地风水好,死后你们就把我埋在什么地方。后来老人的老伴或是儿子儿媳以及一些其他什么人死了之后,都把他(她)埋在那儿,逐渐就成了一片坟地。但这也不是唯一的,譬如我家,自我祖父的祖父搬迁过后,我们这一支脉就离老坟地比较远,后来有些人死了也就不埋在老坟场了,埋在他(她)生前看中的地方(不过也有些老人执意要落叶归根,迁回老坟场的)。坟场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平常也没有人敢过来,所以就是丛草杂生。大人们就先扯掉杂草,再用铁锹,锄头等在坟上修理一下,换上新土,有时附近没有很多的土,就挑着阮子去挖些土过来。坟呈三角形形状,在正三角的角上要放几张黄表纸,再将坟帽倒放在上面,坟帽就是一堆土,不过是有讲究的,它大概呈圆锥形,直径大概是二十来公分吧,高大概十公分,底面一定要有草,而且要是青草(好像就是对应一句俗话,叫做坟头长青草,在我们那这好像是一个褒义词,不过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各个侧面都是黄土。等到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时候,就开始祭拜,都是从仙逝的辈长者祭起。有老人带头叩头,然后按辈分年龄大小一一去给先祖磕头。磕头的时候,坟的正前一定要烧纸,而且纸在所有人祭拜完之前是不能灭的,所以一定要人在坟前轮流看护着。同时,鞭炮齐放,至于祭奠完了鞭炮还在响,鞭炮放完了祭奠还没有结束,那些倒没有什么要求。依次,祭奠所有的亡者。但是如果是辈分低的或者同辈但年纪小的,那样的就不能祭拜,因为不能乱了辈分。  祭完回家,还一定要记得在家里的每个门前插上杨柳,据说是始于介子推,具体是因为什么,好像也没有人知道,反正就这样传承下来。回到家把杨柳插好之后,就可以吃早饭了。但是这还没有完,吃完早饭还要去老祖坟祭奠,据说是什么始祖。虽然那附近也有些同宗族的人,但是上面说的阮子,铁锹,鞭炮之类还是要带上,以示诚意。规矩都差不多。一般那里的宗族人都会管远道而来自家人一顿中饭,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是祭祖的,绝对有饭吃。(因为是地方风俗,很多东西都是用地方俗语表示,如有不懂,请谅解)
  
  艮山东一眼
  
  咳咳,大哥,东北这边比较干脆,一般火化。。。。。他们说的是封建时期的葬法。。。。。还有,上坟的话,一般是放花圈,默哀等等流程,没那么麻烦。。。。。本人纯正的东北老乡。。。。

东北丧事哭的哭九包是什么意思呀?

  东北的“哭九包”,是请一些当地助奏队,进行丧事协助气氛的习俗。注意雇当地“哭丧班子”,这些人基本是当地人,由4~6人组成,哭丧班子中有一名主持人、2~3名乐师,乐器是唢呐、喇叭,新潮一点的还有吉他和架子鼓等,还有1~2名歌手,主要负责“哭九包”和唱丧歌。所谓“哭九包”或“哭十八包”,只是一些唬人的名词,并没有固定的词。
  
  “哭九包”,是雇的当地“哭丧班子”,由4~6人组成,有一名主持、2~3名乐师,乐器是唢呐,新潮一点的还有吉他和架子鼓等,还有1~2名歌手,所谓“哭九包”或“哭十八包”,只是一些唬人的名词,并没有固定的词。他们大概哭的是关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般都是追溯老人生前事迹之类。
  自己不哭,顾人哭。哭九包,谁哭意味着谁是死者的女儿。唱的大概是《过十关》、《十跪》等,后来还有《父亲》和《母亲》。唱哀歌的人认为歌词有点不合适,就即兴把歌词中的“妈”“娘”都改成了“爸”“爹”等,最后一首,他每唱一段,门外的儿女们就要对应的烧一包纸钱,那些纸钱都是事先包好的,每大包里有8张纸钱,算上外面那张,正好九张。这之后是送灯仪式,一共7盏灯,每一盏都有一套对应的含义,大概就是照明了阴间的路,让老人走得顺顺利利,保佑后代子孙平安之类的。这一晚儿女都留下来守灵,其他人都去休息了。
  “哭九包”让老人家一路走好现在都是乐队的歌手代唱,曲调优美,悲伤哭泣,这些曲调已被二人转选为唱腔。

东北人丧事随多少份子

  我就是东北吉林人,关系一般的就100块,特好的200块,这是我们那的风俗,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
  
  你好!
  
  礼尚往来滴事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东北人去世有什么风俗

  东北丧葬习俗——以沈阳地区为例1、 死者按照年龄:少年一般不会操办 中年人去世叫不足寿,不允许穿寿衣 老年人去世叫喜丧。按照性别:男人去世会在灵棚里扎驴,现在都改成了马。如果男子已婚且其妻子尚在,那么下葬那 天妻子不允许去,且会被蒙着头躺在炕上,脚上系红绳,防止把她也带走。 女人去世扎纸牛,话说一般女人都比男人长寿,很少见女人走在男人前面的,除了疾病和意外。2、 停灵时间:都停单数,三天七天五天等方向:头朝西,还有一条是头不可以冲门,后者要比前者的作用大。守灵:灵堂不可以断人,以防回魂的时候没有人找不到路。 3、 戴孝晚辈戴孝,直系晚辈要戴重孝,七天之内不允许洗头、洗脸。 非直系晚辈戴孝带,胳膊围一圈黑布,现在有用黑色带有“孝”字的牌代替的。4、 下葬不同地区风俗不同,一般是脚踏河,头枕山。还有“头朝东,三年不咬空”的说法。5、丧葬费用 不管什么讲究规矩,天大地大死者最大。有人说东北丧葬奢侈,但是有句话说“花多少钱能咋的,人没了”就是讲这个事的。但是观察得出:大部分人家的丧葬支出都大致等于“帐桌子”上写出的接到的“礼”钱。人的死亡是一种风险,而这种“帐桌子”代表的是一种原始的保险制度,帮助正在遭受灾难的家庭渡过难关,所以白喜事人可以不到但是钱必须到,不然就视为断交,干系很大。 丧葬的排场和一家人的经济能力以及人缘有很大的关系。6、 棺材讲究的用七寸厚的,需要二三十个壮小伙子才能平稳的放入墓坑。7、 墓地风水一般葬入祖坟,人没三年之后才可以立碑。墓地周围不能有坑,说道是有多大的坑就需要多少人命来填,所以你会看到绝大部分的坟地都是在平地。墓地栽杨树,而不是松树柏树。8、 火葬火葬我坚决反对,死后要尊重人的尸体,这是他留在世上最后的痕迹,你居然要一把火给烧了?土葬,要摆平民政局的各方官员,不然就会被挖坟掘尸,在大庭广众之下倒上汽油焚烧。回族人怎么能土葬?尊重少数民族习俗。汉族人也重来没有火葬的习俗。9、 引魂鸡必须是红公鸡,这个红公鸡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纸扎的。10、灵幡 长子、长孙手持灵幡。

东北人死后三周年风俗

  丧葬习俗主要延续旧时的方法,有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头七。五七,百日,周年等。下面就丧葬仪式具体谈一下。一、 停灵仪式停灵就是将去世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首先亲人在咽气前,子女要为死者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用带子系紧,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男性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女性要穿蓝色的布鞋,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初终,首先为死者放入压口钱(最好能在临终之前)两手放入打狗干粮,(饼七个用麻线穿上,左手放打狗干粮,右手拿打狗鞭子,过饿狗山用)。两脚穿上装老鞋,用线绳拌好。整理完后,放上蒙脸手巾(黑色的布),然后用黄布或白布从头到脚盖好。确定死后,长子要指明路,具体做法是:长子手持扁担。扁担一头吊一串纸钱,站在凳子上,指着西南方向连喊三声:爸爸或妈妈,走西南大路光明大道,三条大道,走中间那条。在灵铺前,应放倒头饭,(两碗饭扣到一起,上插三个小高粱杆上头缠棉花球)祭品,香烛,点燃油灯,在丧盆内先烧三斤十两纸钱,纸灰要特殊包好,入殓时放入馆内。如是信佛的,二十四小时不能动,供素食,有佛家弟子,诵经(金刚经,弥陀经,脚尾经等,十二小时)。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一、 戴孝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扎 腰的,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母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样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只要能戴孝就行了。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二、灵幡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人年岁大小?凡不超过60岁故字前加世字。60---70岁在故字前耆字,70----80在故字前写耄字,80----90岁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如某人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上应写“世故”先考----内行人一看便知是60岁以前去世的。(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2、灵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圆形、女剪方形”。取天圆地方之意,男剪13个圆形,女剪14个方形。男单女双。比如故父名叫王占和,终年58岁,可写成:“世故显考王公讳占和之引魂幡”。幡字必须落到生字上。3、怎样写灵幡?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旺墓绝”念到最后那个字使占上“生”。用此法差下联,最后占生字。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最后一个字,要求男占生女占旺。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保幡”女占旺妨此。新葬,用白纸,既生葬。起坟既熟葬,用红纸。灵幡要由长子开始往下轮着打。东北的丧葬习俗(三)一、挂孝在东北一带地区,丧家在大门悬挂烧纸制作的岁头纸,是用纸条做成的,如果夫妻死一个在纸条上剪一个豁牙,如果夫妻都没了,纸条上要剪两个豁口。用麻绳每三张一个扣,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地,最上一条,最下一条,当中都是三张夹在一个扣里最后不够三张,余二或余一都夹一个扣里,最上一张代表天,最下一张代表地,这就是“倒头纸”也叫“过头纸”。并且用亡人的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这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亡人的寿数、是男是女。也可以在大门外张贴讣白在白纸上写明死者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二、报丧亡人咽气以后,丧家要给不知道的亲戚朋友报信,报信人要来去急速,亲属接到报信后,立即换素衣奔丧,进门宜跪下、扣头、大哭,这叫哭头路,丧家的儿孙跪迎,扣头还礼,这时不讲辈份,有时丧家找支客人带家人到左右邻居家找劳忙的,家人不能戴孝去,进人家门,要扣头,然后说明情况。三、报庙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氺饭,一个烧氺的壶,里面放三勺氺,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跟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氺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乐队奏乐,回来就不用了。四、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东北的丧葬习俗(四)一、守灵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左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避免亡人借气。大殓之后需要在家停棺,一般要停七天,现在多数是第三天出殡,(从死后那天算起)。大殓后至出殡期间,家人要守护或睡卧在棺旁、草垫上,以表孝意。叫做“守灵”。其亲友可在室内搞些活动,叫“坐夜”。通常情况下,凡停灵在家的,都要搭灵棚,要在寿材头摆放祭品,如倒头饭、长明灯、遗像、摆花圈、供品(馒头、水果等)香炉碗。二、灵堂在农村办葬事,都要搭建灵棚,也叫灵堂。灵堂的布置要根据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是首先要大帐篷,设灯光,乐台在左边,(放上桌椅以备乐队放音响之用。祭品、遗像、横额、挽联。横额写法:如黄家亡母,应写:显妣黄母老太君奠礼之灵堂,如是亡男,应写:显考黄公老先生亚军之灵堂,共十二个字。灵棚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再身去音容存。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尊灵西去。东北的丧葬习俗(五)一、指明路二、棺柩棺柩是由六快板组成。盖属主板称为天,棺材底称为地,左右称为日月墙,即左为日右为月,头为龟头,尾为龟尾,没装死人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三五、四六、五七、七九等等。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三寸厚,天五寸厚。其余类推。三、开明堂要求是亡男写单字,亡女写字双字,比如故去的是母亲,应写:“故母王桂兰之灵位”,或写:“慈母王桂兰之灵位,”此是八个字,属双,比如故去的是父亲,可写:“故先父李文亮之灵位”,此是九个字属单。东北的丧葬习俗(六)一、入殓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入棺。(由长子捧头,次子捧脚,众人帮忙放入棺内,)通常人咽气后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入殓,入殓时儿女们都在亡人身边,有的子孙要亲自为之,具体物件有:棺底要用七枚古铜钱摆上北斗七星,放上三根高粱杆,以示为炕洞,然后放褥子,亡人入棺,上放被子,枕头两边放金银纸,有的用棉花掩头,也有的用香、书掩头,用纸掩身的,以示书香门第,脚踏莲花,两边放金银纸。有的地方是走马入殓,何为走马入殓?就是人在咽气前放入棺材里,直到咽气,这就是走马入殓,有条件的在外面搭灵棚,大部分农村是走马入殓,说死后不犯毛病,走马入殓的,灵柩首先放到搭好的灵棚里,在出灵前开光。但冬季天寒不宜走马入殓,只能停灵堂屋了。不是走马入殓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开光,入殓。入殓时,要念入殓咒,咒曰:离了旧房住新房,祖祖辈辈大吉祥。二、开光首先让所有戴孝的人来到灵前,不戴孝的人要忌属相,由子女开光,有的地方习惯让女儿开光,有的地方亡男由长子来开光,亡女由长女来开光。开光时由开光人拿倒头饭中间的拿个棍,蘸白酒,象征性的,随风水师说。给亡人 开光歌:开眼光,观明堂。开鼻光,闻供香。开嘴光,吃牛羊。开耳光,听八方。开心光,亮堂堂。开手光,抓钱粮。开脚光,上天堂。给佛家弟子开光时念的开光歌:开眼光,观西方。开鼻光,闻戒香。开嘴光,吃斋香。开耳光,听十方。开心光,亮堂堂。开手光,手握经书奔西方。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开光后,取下掩口钱,拌脚丝,让亲人看最后一眼,开光完毕封棺。三、入棺出灵禁忌正、四、七、十月,忌属虎、猴、蛇、猪。二 、 五、八、十一月,忌属鼠、马、鸡、兔。三、六、九、十二月,忌属龙、狗、牛、羊。东北的丧葬习俗(七)一、封棺在开光,移尸过程中,一定要用遮光布当光情况下进行,四人扯着白布或青布或被单四角,把尸首遮上,避免阳光照射。入殓后,开始封棺,其子女、亲属、晚辈等,跪在棺材前,木匠开始钉钉,斧头把用红布包上,包点零钱,要露出半截,是木匠封钉的赏钱,封钉(俗称煞扣)木匠在左边钉钉,众人跪在棺头方向喊:“* *呀,往右躲钉”,木匠在右边钉,众人喊:“* *呀,往左躲钉,待棺封好后,木匠最后一斧把寿钉钉在棺盖前边(要求男左女右)钉好后,把咽口钱挂在钉上。盖棺封钉口诀:日吉时良天地开,盖棺大吉大发财,天清地灵日月明,盖棺子孙进财钉。手执金斧要封钉,东西南北四方明,朱雀玄武来拱照,青龙白虎两边排。一钉添丁及进财,二钉福禄自天来,三定三元及第早,四钉子孙满庭街,子孙万代大发财,天官赐福,地府安康。二、托魂托魂也叫送行(俗称送大纸)送路引。是在出灵的头一天晚上,要把纸活、如牛马、钱库、过头纸,所带衣物等,送到庙上去烧,还有灵前的供品一起带去,除花圈之外,花圈要带到坟地,如火化,要在火化厂烧掉,准备工作:亡人穿过的衣服一件,要倒披在老牛背上,是给老牛看的,而不是给老牛穿的,老牛只认衣服不认人,凳子一个,扁担一把,斧子一把,把过头纸绑在一把埽梳上女儿拿老人用过的脸盆一个,毛巾一条,小镜一个,梳子一把,都放盆内。如没女儿,侄女外甥女都可代替,,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长子扛着埽梳在后跟着,两个人在两边搀扶,其他人在后跟随,在亡人棺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口念亡人,上瑶池路,带着摇钱树,认然后上庙,长子在前,牛马在后,其他人,手拿香跟随,乐队在后,所有戴孝之人,叫其亡人称呼,上瑶池路,走光明大道。在庙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牛或马放庙前,头朝西南,将其它纸活都摆放好,长子指明路,风水师念路引,念牛马照,由女儿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然后烧纸连牛马一起烧。东北的丧葬习俗(八)一、开路引托魂后,在庙上,由风水先生念路引。牛马照,给亡人、牛马开光、开牛马拌。1、路引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市××县××乡××村居民××世故,生于××××年××月××日××时,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赴阴间冥界,随身携带珠宝器皿无数,钱财若干,白马或(牛)一匹(一头),牵马(牛)童一位,使唤得用,沿途各关卡,庙宇、村庄、以及一切强神恶鬼等不得任意抢劫,掠夺,扣押,一律放行。特勒令××××年××月××日2、路引的另一种写法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市××县××乡××村居民××,生于××××年××月××日××时,享阳寿××岁,卒于××××年××月××日××时,阳寿告终,西归天堂,随身携带一切物品、行李,金银财宝,衣服盈箱,恳求土地,转告城隍发给路引,西行顺利,沿途关卡渡口,津河桥梁,强神恶鬼,如有勒索,禀告城隍,律有明条,法有定章,各宜谨尊,勿视言妄,须至路引者,一律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开给路引。3、牛马照离开阳世上天堂,黄泉路上任君行,女儿送牛喝脏水,天上人间用太平。上叩牧业真君,今据××省××县××老太君于黄道吉日西天归位,享年52岁寿终正寝,女儿送去黄牛一头,牛童随从一名,望各路关卡给予方行,不得有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呈上二、在庙上,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由女儿将脸盆放在埽梳边上,把毛巾搭在埽梳中间,左手拿镜子,右手拿梳子往埽梳上梳。风水先生咒曰:老亡人你要听真,给你洗脸水尚温,梳头洗脸净了面,西方路上不脏身。开牛拌,用斧子将牛拌砍开。给牛开光,所有程序结束后,将牛照放在,亡人衣服兜里,将路引在庙上烧了,烧纸咒曰:土地老爷本姓韩,不住东北住西南,如今了却生前愿,从今以后永无灾。开始烧纸,将火引向纸活,牛马、埽梳一起烧了,烧完后,让戴孝人在东北向西南跪着,喊亡人,去西南大路,最后有风水师喊:一叩首,送亡人逍遥西去。二叩首,送亡人路上得安。三叩首,送亡人成仙得道。结束回家。东北的丧葬习俗(九)2013年03月25日原创一、起灵在起灵时,风水先生,拿起斧头,将倒头饭碗砸碎,念起灵文。今日起灵,家宅安宁,万事吉昌,大吉大利。喜丧起灵文:“头顶金盆跪尘埃,宾朋好友两边排,孝男孝女灵前跪,护送亡人上瑶台。念完起灵咒,风水先生喊一声起灵,由长子摔碎丧盆,起灵前行,此时灵车起动,缓缓而行,儿女在灵前叩头前行到村外或坟地,亲友在后边送行,来到坟地。出殡一定要择吉日吉时,七不出,八不埋,尤其是十七,十八更不能下葬,俗有忌双日下葬,遇到特殊情况,风水师有时也则不出好日子,时间拖长了又违入土为安之大理,硬要下葬呢!又恐死者不安,活着遭祸,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趋吉避凶之法,最好的方法是“壤镇重丧法”。用白纸造函一个,用黄纸朱砂书写四字、置函内,放在棺上,同出大吉,如怕风刮跑,可以拿着,在下葬时同棺材一起埋或火化。朱书四字的规则是:1,2,6,9,12月,朱书:“六更天刑”;3月,朱书:“六辛天刑”;4月,朱书:“六壬天刑”;5月,朱书:“六癸天刑”;7月,朱书:“六甲天福”;8月,朱书:“六乙天德”;10月,朱书:“六丙天成”;11月,朱书:“六丁天明。”二,补遗1、起灵后,长子扛灵幡前行,其他子女在前面边走边叩头。2、有姑爷子的,拿五谷粮囤、下水罐、长明灯,倒头饭等下葬物品,没姑爷子的,由儿子拿。3、烧的纸灰带到坟地烧纸时一起烧掉。4、每逢过桥、路口都要扔纸钱(也叫引路钱)到坟地时要把引路钱全部扔完。有的过桥时压黄纸。5、引路钱分生葬、熟葬;生葬用黄纸剪、熟葬用红纸剪,亡男钱孔剪圆孔,亡女剪方孔。以区别男女。东北的丧葬习俗(十)一、安葬1、打墓子在没起灵之前,墓地已有人打好墓穴,在打墓时,多给打墓人带些吃的,让打墓人吃饱喝好。取义为“宝墓”在打墓破土前,由风水师画出城,(首先风水师下罗盘,定山向,定分金,用风水尺画城)。城画好后,由风水师读破土文:2、破土文当庄山神、土地神、城隍等:今有南瞻部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乡××村××屯居民×××世故显考×××府君赴阴司冥界,安阴宅于×县×乡×村×山沟之贵方宝地,多有打扰,冒犯众位神灵,望岂恕罪海涵。特此令××市 、县冥府××××年××月××日3、破土、风水师念完破土文后,家人烧纸,用公鸡冠上血,滴在锹尖上,或镐上,将鸡放开,鸡要叫,说明此地为凤鸣之地,大吉大利,再由长子先在中间挖一锹土放在旁边,三天圆坟用。另外在四角各挖一锹土放在一起,搁在一边,准备下葬封棺用。4、 墓子打好后,由风水师择吉时下葬,灵车来到坟地,由儿子下到穴中,用锹打二道土楞。楞上放四个馒头。此项工作进行完,开始落棺,风水师用罗盘定向,儿女在坟头上香烧纸,姑爷放五谷粮囤、点长明灯、放下水罐。如果合葬,由姑爷放搭桥布,一般的搭桥布是三尺六寸红布,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红筷子一双,放在两棺之间。在放搭桥布时,如果亡人是母亲,儿女喊:“妈呀,开门那,我爸爸来啦。这项工作完毕,接着是孝子用灵幡在棺天盖上,别人放一锹土,往上提一下,一次比一次高,第三次举过头顶,此为孝子三提。5、封棺在破土时,四角的四锹土,由儿女及死者的亲戚朋友,没人用手捧土,在棺材四周撒一圈。为亲人捧土封棺,封棺后,别人才能用锹挖土埋坟。结束。6、净宅死者死在家中,需除殃净宅,以保证活人的安康,出殡后,风水师让一名家人负责打开所有的门窗,风水师用五谷粮扔打落殃处,同时念“洒五谷粮咒”,“净宅护身咒”。

东北人管白事操办人叫什么?

  不能吧,我也是东北的,生活中真的没见谁管南方人叫南蛮子,而且山东也不是南方啊,我是吉林省的,吉林省大部分都是山东人闯关东过来的(我家过来的比较早,清朝末年闯过来的);另外,好多人因为文化和身处的环境限制,对外界了解的信息少,所以地理上分不太清楚,大多数人仅仅是凭感觉;你遇到的仅仅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东北人管山东叫关里这个确实有的;但是绝不会叫南蛮子;当然网络上的另算,网络鱼龙混杂,每天都充斥着各种谩骂,各种地域,各种歧视,各种优越,其实有挑拨,有发泄等等各种可能,网上反映的东西大多不真实;
  
  你说呢...

东北农村丧事辞灵主持顺口溜

  丧sāng sàng
  丧 sāng
  1. 丧仪;丧事 [funeral ceremony]。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corpse]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misfortun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丧 sàng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forfeit;lose]
  丧,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die]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perish]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escape]。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forget]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be discouraged]。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
  
  “故去亡人,你听真,由你孝男孝女前来辞灵,高搭灵棚一丈三,上面有着球幡和条幡,往这灵棚一搭目,中间罩着一口紫金棺,左边摆的是红马,右边摆的是花圈,这口棺,不一般,木匠师傅手艺好,边边缝缝勾的严,是后边矮来后边窄,前边高来前边宽,里面足有六尺六,外边足有七尺三,画匠师傅手艺巧,二十四孝画的全,左边画有那沉香来救母,还有那王祥卧冰河上钓,右边画有犀牛来望月,还有那海马朝云天,二十四孝画完毕,金童玉女在前边,金童那前引路,玉女送你老上西天。”

本网站内容归北京实盛原公墓网所有,当前页面地址 http://www.shishengyuan.cn/bzgg/13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上一篇:河北丧事视频

下一篇:惠灵顿通州墓地

高人气墓地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云